針對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的計算,,介紹了采用PKPM系列軟件的計算步驟和方法、計算采用的合理參數(shù),,以及計算結果的查看方法,。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強制性條文第7.1.8條第5點規(guī)定: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的抗震墻應設置條形基礎,、筏式基礎或樁基礎.現(xiàn)碰到一工程實例:底部一層,上部三層,底層抗震墻為磚墻,地勘報告建議基礎類型為柱下獨立基礎形式(地基土層為粘土,承載力達250PKa),與"強條"中的要求有不同.請問:底部框架-抗震墻的基礎形式可以為獨立基礎嗎?如果可以采用,是否要在抗震墻下部設置條形基礎或樁基礎?如果可以,就存在一個建筑中有兩種類型的基礎形式,于結構整體沉降不利.如全部采用條形基礎,則基礎工程造價會有所上升,相比之下,什么做法比較好呢?歡迎參加討論!
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的設計(PKPM).rar
大家在分配傾覆力矩計算框架柱附加軸力的時候,抗震墻的有效側向剛度是否也如同分配剪力時進行折減,?昨天做09年真題的時候發(fā)現(xiàn)計算傾覆力矩時沒有折減,,大家對這條怎么理解,是否也同樣折減呢,?感覺這個題很容易考
圖紙簡介: 本說明采用國標圖集編寫,,適用于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歡迎大家下載,,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投稿網(wǎng)友: yfan1989 上傳時間: 2013-03-08
底框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7.1.8規(guī)定:上部的砌體墻體與底部的框架梁或者抗震墻,應對其那上部墻體與底部的框架梁或者抗震墻不對其的墻體,,在建模時是不是應該在下面加次梁,,并輸入墻體荷載建模(當作隔墻輸入)???
圖紙簡介: 包含:結構設計總說明、圖紙目錄,、筏板基礎平面圖,、墻體配筋平面圖、基礎~-0.030抗震墻,、柱平法施工圖,、-0.030~3.870抗震墻、柱平法施工圖,、梁平法施工圖,、板平法施工圖、各層層結構平面圖,、坡屋面結構平面圖,、樓梯詳圖、結構詳圖,。補充說明:該工程主樓結構形式:底層框架-抗震墻,,基礎形式:筏板基礎,高度22m,;裙房結構形式:框架結構,,基礎形式: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高度4.2m,。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二級,,設計使用年限50年,抗震設防烈度7度,。
圖紙簡介: 包含:圖紙目錄,、結構設計總說明 ,、基礎平面布置圖、墻,、柱平面布置圖,、墻、柱詳圖,、地梁平法施工圖,、二、三層結構平面布置圖,、二,、三層梁平法施工圖、四~六層結構平面布置圖,、四~六層梁平法施工圖、大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坡屋面結構平面布置圖,、樓梯平法施工圖。補充說明:該工程為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室內(nèi)外高差0.150m,,底框二層,磚混五層,?;A采用柱下獨立基礎??拐鹪O防烈度:6度,,設計使用年限:50年,建筑結構安全等級:二級,。 <
從試驗室的試驗和有限元分析的結果看,,墻梁組合作用十分明顯,但其受力狀況也是非常復雜的,??紤]到實際地震作用與試驗室條件的差異,地震時梁上的墻體嚴重開裂,,或者出平面倒塌,,震害十分嚴重。底框結構的托墻梁與非抗震設計時的墻梁受力狀態(tài)有所差異,。當按靜力方法計算有框架柱落地的托梁與上部墻體的組合作用時,,從安全角度考慮,應調(diào)整計算參數(shù),。GB50011規(guī)范在7.2.5條的條文說明中,,給出了當托墻梁上部各層墻體不開洞和在跨中1/3范圍內(nèi)開下一個洞口的情況下,,彎矩計算的簡化、偏于安全的方法,。在對托墻梁進行剪力計算時,,由重力荷載產(chǎn)生的剪力不折減。
框架-抗震墻結構的傾覆力矩問題我在做一個11層的框剪,,37米,,7度地區(qū),剪力墻暫時設在電梯和樓梯附近,,總工要求把剪力墻的抗傾覆力矩調(diào)到50%以上,,以使框架柱的抗震等級可以為3級,對于抗規(guī): “6.1.3 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級的確定,,尚應符合下列要求:1 框架-抗震墻結構,,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確定,。,。?!?,請問,剪力墻的抗傾覆力矩大于50%是每層都要,,還是僅下部某幾層要,,還是各層的累加總和大于50%(如:下面5層剪力墻占60%,上面6層占45%,,總和大于50%)呢,?
框架底部傾覆力矩>50%時,抗震等級按框架結構的框架確定抗震等級 但軸壓比應該還是應該按框架-抗震墻中的框架確定,,只是把框架的抗震等級提高了
圖紙簡介: 該圖紙是揚州地區(qū)典型的底框復雜結構,,本工程為底層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上部砌體結構,,地基采用深層攪拌樁進行處理,,采用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圖紙內(nèi)容包括:圖紙目錄 結構設計總說明,,深層攪拌樁平面布置圖 深層攪拌樁設計說明,,基礎構件平面布置圖一 基礎設計說明,各層結構平面施工圖,,樓梯詳圖等,。 投稿網(wǎng)友: bonai
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中,,如果抗震墻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而且兩端有柱子,,即對于抗震墻來說界面是工字型的,那么在計算抗震墻側移剛度時Aw該如何取呢,?施書上有這么個公式,,,由此知道,,對于工字型截面Aw取的是腹板面積,。但在后面的例題里面Aw取的是工字型全部面積,而不是腹板面積,。這是怎么回事呢,?
何時是工字型,何時是矩形截面呢,,
底框兩層,上面有五層砌體,按照規(guī)范應布置混凝土抗震墻,那么在混凝土抗震墻段之間能否布置砌體抗震墻參與工作?請同行的各位大師賜教?
圖紙簡介: 本套圖紙結構類型為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6+1形式頂層為閣樓層,,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抗震等級:底層框架和剪力墻均為三級,;上部磚混為四級,。地下水位取室外地坪下 0.5m.基礎采用柱下條形基礎及獨立基礎。圖紙內(nèi)容如下:圖紙目錄,、結構設計總說明,、基礎平面布置圖、底層柱,、墻結構平面圖,,二~六層結構平面布置圖、閣樓層結構平面布置圖,、屋頂結構平面布置圖,、A樓梯、挑梁及煙道詳圖,。
圖紙簡介: 該工程為某地區(qū)7層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圖紙包含結構設計說明,基礎平面圖及基礎詳圖,,柱,、剪力墻配筋,,各層梁配筋圖,各層板配筋圖,,樓梯配筋圖等,。 投稿網(wǎng)友: zjgxd 上傳時間: 2012-08-11
本帖最后由 tophxl 于 2014-4-5 10:17 編輯 某三層商業(yè)框架,開間8米,,進深10.5米,,層高分別為5.5,5.3.3,7度區(qū),,加速度0.15g,,采用純框架的話,滿足位移需要很大柱子,,想設置少量抗震墻來增加剛度,,即做成《抗規(guī)》6.1.3條所說的設置少量抗震墻的框架結構。但現(xiàn)在在結構的四角稍微設置了少許抗震墻,,框架部分所承擔的地震傾覆力矩就小于50%了,,如果減少墻長,則位移又不滿足了,,如果增加柱子截面,,又違反了做少墻框架的初衷,請教大俠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平面布置:框架部分所承擔傾覆力矩:
問題補充:各位老師,,請問一,,框架—抗震墻結構就是框架-剪力墻結構嗎?二,,和框架-核心筒結構的區(qū)別是什么,,在構造上有何不同?謝謝
當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及以上時,上部荷載不折減,按100%作用在托梁上,托梁配筋與普通梁一樣按受彎構件計算. 當6.7度(0.1g.0.15g)時,上部荷載可考慮乘折減系數(shù),此時托墻梁配筋與普通梁一樣按受彎構件計算,因此,輸入的折減系數(shù)不應太小,一般可輸入0.7~0.9,但不應少于四層荷載值. 也可將折減與墻梁同時勾選.程序根據(jù)砌體規(guī)范7.3.2條判斷框架梁和過度層墻體是否符合墻梁的一般規(guī)定,對符合規(guī)定的框架梁和框支墻體按墻梁設計,對不符合規(guī)定的框架梁或框支墻體不考慮墻梁作用,在不滿足墻梁的條件下,程序按折減去處理,但一般不考慮框架柱的邊框作用. 關于底框-抗震墻結構剪力墻間距要求: 8度時不超過15米 7度時不超過18米 6度時不超過21米 底框磚房單片墻的有關規(guī)定: 單片剪力墻的高寬比應在1~4之間,使之為剪彎變形.當高寬比小于1時,一般稱為低矮剪力墻,低矮剪力墻的抗側剛度和承擔的地震剪力較大,變形和耗能能力差,破壞形式為剪切破壞,一旦墻體開裂或喪失承載能力,將對其他抗側力構件產(chǎn)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