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體積配箍率計算程序
控制軸壓保延性,,規(guī)范對此有規(guī)定??沟冗f減比遞增,,配箍與之相對應,。詳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6.4.72013.11.14
柱體積配箍率的計算工具 --不錯的Excel計算表格。推薦下載?。ㄞD自LD)
《抗規(guī)》第6.3.9.3條: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復合螺旋箍或井字復合箍,,其體積配箍率不應小于1.2%,9度一級時不應小于1.5%,。 因設置填充墻等形成的短柱,,其體積配箍率是否也要滿足上述要求呢?
框架柱箍筋加密區(qū)最小體積配箍率查詢計算程序
是在他人的Excel表格的基礎上修改的,不一定改得比原來好,,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計算異形柱的體積配箍率時,箍筋的長度是算箍筋外表面,,還是內表面,,還是箍筋中心?算核心區(qū)面積時是算箍筋的內表面所圍的區(qū)域還是外表面所圍的區(qū)域,?這些取值不同,,對計算結果影響還是挺大的,也查了一些規(guī)范,,但都沒有明確說明體積配箍率的具體計算,。只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7.8.3 提到,但這個體積配箍率是用來計算箍筋的抗剪能力的,,而異形柱中對體積配箍率的要求是用來箍住混凝土,,提高它的受壓承載能力,個人認為兩者不能完全等同于是,,異形柱體積配箍率有沒有明確的計算方法,,求指導:)
柱體積陪箍率的公式是什么?
關于精講中,,框架柱、剪力墻體積配箍率的問題,。精講P149第三行明確提出,,箍筋的計算長度為中到中長度,隨后的幾個公式都是按這個原則來計算的,。精講P214頁,,剪力墻計算的時候,as定義就有問題了,,書上定義是縱筋保護層的厚度,,這個在計算Ac的時候是沒錯的,但是計算Vs的時候就錯了,,應改為:Vs=As((bw-2as+箍筋直徑)m+(a-as+箍筋直徑/2)n),,精講216例題3.2.9第四條的計算也是錯的,完全不知計算過程按什么來的,。有誰有不同意見嗎,?
比如一個300x300的框架柱,混凝土保護層厚度30mm,,箍筋雙肢箍φ8@150,,在算體積配箍率的時候,箍筋長度你們是以哪為準,,是按4x(300-2x30-8)考慮還是直接取4x(300-2x30),核心區(qū)面積是?。?00-2x30-2x8)x(300-2x30-2x8)還是取的(300-2x30)x(300-2x30),,希望大家能多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很多不同的參考書,,輔導書上解答取值各不相同,如果是注冊考試的話應該怎么取,,同意意見哈,。
柱體積配箍率計算表格,,最新規(guī)范
算錨固長度,梁配筋率,、柱體積配箍率的小程序
請教各位大俠,,我剛算過一個異形柱五層住宅,,坡屋頂,看SATWE計算結果,,柱配筋率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角柱0.9,其它0.8),,但顯示算夠了,,暈!!,不知為何,算配筋率加不加核心區(qū)配筋,?而且怎么看體積配箍率啊,,我想自己驗算一下,請各位高手指教:(
計算柱體積配箍率時:《高規(guī)》P69頁,可不扣除重疊部分的箍筋體積,,《砼》P178頁,,計算中應扣除重疊部分箍筋體積,2者自相矛盾,,求解釋
結構計算常用表,柱體積配箍率,,軸壓比,,計算長度......
本帖最后由 q8935054 于 2013-10-9 16:08 編輯 關于體積配箍率的計算問題:我們一般算體積配箍率是按Psv=n*Asv1*L1/Acor*S.這個公式吧。那等鋼筋等級沒關系吧。就是我一級鋼筋算出來的配箍率跟三級鋼筋算出來的配箍率應該是一樣的吧,,那為什么屠夫墻柱工具里會出現兩個配箍率,,要求進行換算的呢?他是按一級鋼算的配箍率,,我們需要三級鋼的配箍率就要換算,。那按一級鋼算的配箍率不是上面那個公式嗎?,?,?
我覺得這分母的Acor,是不是應該改成矩形的L1*L2,理由是體積配箍率的分子計算的是箍筋的體積,,分母是矩形在間距s內的體積,,按理說應該是圖中的350*500才對啊,為什么要扣除保護層厚度呢,?,??求大神們指導指導辣,,小弟沒齒難忘,。
小弟初出茅廬,最近一個工程,,框架七層,,八度區(qū),一級抗震,,PKPM計算出了有一些柱子出現上層柱縱筋配筋比下層的大,,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發(fā)生,,是模型的問題還是受力的問題,,請問你們有遇到這種情況嗎?:):)
本帖最后由 結設是藝術 于 2017-3-18 17:44 編輯 約束邊構體箍率,,滿足只涉箍徑距,。 λv乘強比,公式簡單求值易,。 參見JGJ3-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7.2.15)2015.11.3
PKPM和YJK柱子剪跨比簡化算法中,,柱凈高取值好像沒有減掉梁高,,取的是層高,不知大家看法如何,再有h0如何取值,,箍筋和縱筋直徑還沒定呀,,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