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inging007 于 2013-3-20 10:51 編輯 現在有一半挖半填的路基橫斷面,,挖方邊坡在路基左側已做擋墻處理,現在路基右側為填方邊坡,,路基至坡腳處的填方高度在25米左右,,現在要求做邊坡防護措施,,但是有個問題,在距離坡腳5米處,有一個發(fā)電站的房子,,所以邊坡放坡下去不能侵占到房子,。請教大家如何對填方邊坡做合理,可行的方案設計,!
本文將論述高邊坡綜合防護技術,,以饗讀者。
目前施工階段碰到23m高填方路段,,由于設計文件中采用的是錨桿框架防護,,但老路基含石量大,土體松散,,試驗了幾個孔都是錨桿打進1~2m后碰到粒徑較大的石子就進不去了,。請教大俠們像這樣的情況還有沒有其它的解決措施,感謝,。
:)
有座跨線橋,,橋面寬度為30米,跨度為25米,,但是橋臺處為高填方路基,,填土高度為28米,由于橋臺臺前錐坡放坡,,所以放坡長度比較大,,這樣一來,本來跨度只有25米,,在放坡后,,滿足跨徑和凈空要求,橋梁跨度增加到5跨130米,,工程造價大大增加,!在這里請教一下大家,有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處理這個問題嗎,,畢竟接長橋的長度遠遠超出原設計跨度,,如果不放坡,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如果對錐坡進行特殊防護處理來減小放坡坡率,,又做如何處理,希望有經驗的指教一下,,謝謝,!
公路受到自然環(huán)境多樣性影響,,同時也受到路基本身自重荷載和車輛荷載的作用,。能否保證高填方路堤長期穩(wěn)定,關鍵取決于設計和施工,。 公路受到自然環(huán)境多樣性影響,,同時也受到路基本身自重荷載和車輛荷載的作用。能否保證高填方路堤長期穩(wěn)定,,關鍵取決于設計和施工,。 1.設計方面原因 ⑴由于路線幾何線形指標采用得較高,通過不良地質路段的情況也增多,。不良地質地段土基強度低,、承載力低,設計處理不當,,土基易于產生壓縮沉降或擠壓移位,,導致高填方路堤沉降變形。 ⑵路線穿越寬淺游蕩性的河床時,,路基與橋梁銜接處填土較高,,路基填筑與橋梁修建所涉材料彈性模量相差較大,如過渡段結構設計不合理將導致不均勻沉降,,引起橋頭跳車,。 ⑶通道、涵洞鋪砌未考慮防水設計,,易導致地表水滲透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載力下降而發(fā)生沉降變形。 ⑷高填方路段縱,、橫向排水設計考慮不周,,易造成路基兩側長期積水而降低地基承載力,使路基沉降,。 ⑸高邊坡路堤坡腳防護與加固不妥。如抗滑樁設計的起止點不合理,,往往造成起止點處因抗滑力不足引起路基下滑而使路基沉降開裂,。 ⑹路基排水系統(tǒng)設計不完善
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之一,河南正在建設的焦(作)鄭(州)高速公路有大面積的可液化地段,,為保證工作質量,,作者通過對高填方路基施工過程中和完成后的沉降觀察分析,力求從中找出路基的沉降規(guī)律,,為減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的質量病害和指導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據。 路基沉降是公路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之一,,多年來,,由于對路基沉降的原因和機理沒有足夠的了解和深刻的研究,,致使路基沉降在公路建設中普遍存在并引起橋頭跳車、路基沉陷,、路面早期破損等多種質量病害,,直接影響到公路的使用質量和社會效益。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與路基沉降的關系,焦鄭高速公路指揮部根據工程需要,,在焦鄭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選取了1#點(K0+100),、2#點 (K10+135)、3#點(K31+000)三個有代表性的位置分別對路堤填筑材料本身和原地基進行沉降觀察研究,。 沉降觀測設置的方式 高填土沉降試驗包括兩個方面內容:1,、觀察高填土路基的自身沉降(含不同的填土高度(約3m)和不同的壓實區(qū)域路基自身的沉降)。2,、觀察高
摘 要 高速公路軟土地基,,經粉體攪拌樁處理后,,樁體范圍內土體沉降減少較多,路基土側向位移量減少,,能承受較快的加荷速率,,對解決軟土地基高填地基的穩(wěn)定、沉降及加快施工進度等很有裨益,,文章結合京福高速公路的施工實例,,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填方 軟土地基 粉噴樁 處理[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7-30 16:56 編輯 ]
各位大俠: 我現在設計的一個廠房外有一條道路處于填方區(qū),,回填土是附近山上挖下來的塊石和粘土,,填了差不多有30多米深,回填土沒有經過壓實,,大概是半年前填的,,現在要在那塊設計一條道路,運輸重型設備(設備50T左右),,請問這個路基應該如何處理
論文簡介:因工期原因站前單位換填完高填方后就開始進行設備基礎施工,,因連續(xù)下了近半個月的雨,變壓器基礎下沉11cm,。 投稿網友:zhangsan123456 上傳時間: 2013-08-08
高填路堤由于施工和工程完工后在自然環(huán)境影響和汽車重復荷載作用下,,出現一些路基病害,,引起路基的整體下沉,、局部沉陷、邊坡坍塌,,影響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公路的正常作用,,對高填路堤出現的嚴重病害,,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使路基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在此介紹幾種常見的處治措施,,以供處理路基病害時參考。 一,、換土復填法 因填筑土質不符合要求,,路基出現下沉但面積不大且深度較淺,采用換土復填方法,,簡便快捷,。此法是將原路基出現病害部分的土挖去,更換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土,。一般采用級配較好的砂礫土,,塑性指數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亞粘土為宜?;靥顣r,,挖補面積要擴大,且逐層挖成臺階狀,,由下往上,,逐層填筑,碾壓密實,,壓實度要求高出原路基壓實度1-2個百分點為宜,。這種方法是只要掌握好路基的填筑方法即可,沒有復雜的技術要求,。 二,、固化劑法 處理高填路堤的下沉時,如果更換路基填料受到限制,,且填筑料數量不大時,,可在原填料中摻入固化劑處理路基病害,。這種方法在我國部分省市已有應用的先例,,實踐證明,效果較好,。固化劑作為一種特殊的建筑材料,,其不同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成分決定了不同的
1.工程地質變化處 公路是一條帶狀構造物,,一條公路少則幾十公里,,多則上百公里,公路沿線的地質不盡相同,;加之地基土和路基填料的工程性質不同,,所表現出的強度、壓縮沉降量亦不同,。當路線通過不良地質,,特別是在泥沼地段、流沙,、垃圾以及其他劣質土地段填筑路堤,,若填筑前未經換土或很好壓實,則填筑完成后,,原地面土壤易產生壓縮下沉或擠壓變形,。 2.地形變化處 路基填方隨地形變化其填方高度也發(fā)生顯著變化。當路線穿越沖溝,、臺地時,,路基填方變化在零至幾十米范圍內,溝谷中心往往填土高度最大,,向兩端逐漸減低至零,,不同的路基填方高度所發(fā)生的沉降亦不同,特別是在填挖交界處填筑土和原地面土具有不同密實度和不同的沉降量,,在荷載作用下出現不均勻沉降,,使路基縱向呈馬鞍形。在路線通過地形橫坡較大的路段,,出現半填半挖斷面,,填筑土和原地面土密度不同,受施工作業(yè)面的限制導致填筑土和原地面土結合不良而使路基兩側發(fā)生不均勻沉降,,表現為一側高一側低,。 3.水文的影響 地表水、地下水的影響是導致路基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黃土,、粉土、濕陷性土等在干燥情況下土體結構性強,,承載力大,,路基穩(wěn)定不變形;
有一條道路高填方段(填筑高度大約6-7米),,由于工期較緊,,路基填筑后直接鋪設了穩(wěn)定層;后來下了幾場大雨,,有一段大約300米長度出線了一道縱縫,,位置在1/4處。大家一致認為路基填筑不到位,,壓實等,,沉降引起的;當時的意見是先瀝青灌封,,觀察,;同時了做了反壓護道,經過一個月的觀察,,縫隙沒有擴大,,現在要鋪筑混凝土路面,該如何處理,?要不要挖除穩(wěn)定層重新鋪設,。
1:1.18的邊坡,高22m,,排水設施如何考慮,? 規(guī)范中急流槽規(guī)定不宜超過1:1.5,那么1:1.18的坡能否做急流槽呢,,如果可以需要注意些什么,,如果不行的話有什么其他辦法來排掉雨水? 請各位大神不吝賜教:handshake
某灌區(qū)高填方渠道設計圖一套
如題,,就是一篇論文,!個人覺得還不錯,發(fā)上來一塊參考
請教下,,40m高填方路基及邊坡的設計,,以及填筑的方法。
高填方路堤產生沉降的因數主要來自于設計和施工兩方面。因此,,在設計時只要道路勘測者認真進行勘察設計,,詳細調查擬建公路沿線地形、地貌,,查明其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工程設計方案;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合理組織施工,;公路養(yǎng)護中加強養(yǎng)護,及時排除險情,,確保道路正常使用,,對于防止高填方路堤沉降,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1.設計方面應采取的合理措施 ⑴路線選線中,,在堅持路線總體走向通過主要控制點的原則下,因地形,、地質環(huán)境布設路線,,盡量避讓不良地質地段,不需要追求高指標的線形,,努力做到線形指標搭配合理,,即可取得良好的視覺效果。 ⑵加強工程地質勘察,。嚴格按照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程開展工作,,詳細調查和探明擬建公路沿線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對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有懷疑地段增加探坑數量,,在設計外業(yè)驗收中,,將工程地質勘察作為重要的檢查內容之一。 ⑶對原地面明確提出壓實度和地基承載力要求,。其目的在于防止路基填方在自重和車輛荷載作用下,,因地基承載力不足而產生沉降;對地基承載力低的路段應采取有效的工程處理措施,。 ⑷路線通過較陡的橫坡及溝谷地段時,,
高填方路堤產生沉降的因數主要來自于設計和施工兩方面。因此,,在設計時只要道路勘測者認真進行勘察設計,,詳細調查擬建公路沿線地形、地貌,查明其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工程設計方案,;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合理組織施工,;公路養(yǎng)護中加強養(yǎng)護,,及時排除險情,確保道路正常使用,,對于防止高填方路堤沉降,,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1.設計方面應采取的合理措施 ⑴路線選線中,,在堅持路線總體走向通過主要控制點的原則下,,因地形、地質環(huán)境布設路線,,盡量避讓不良地質地段,,不需要追求高指標的線形,努力做到線形指標搭配合理,,即可取得良好的視覺效果,。 ⑵加強工程地質勘察。嚴格按照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程開展工作,,詳細調查和探明擬建公路沿線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對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有懷疑地段增加探坑數量,在設計外業(yè)驗收中,,將工程地質勘察作為重要的檢查內容之一,。 ⑶對原地面明確提出壓實度和地基承載力要求。其目的在于防止路基填方在自重和車輛荷載作用下,,因地基承載力不足而產生沉降,;對地基承載力低的路段應采取有效的工程處理措施。 ⑷路線通過較陡的橫坡及溝谷地段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