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技術簡介 1,、 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技術特點: 1).高速氣流設計增強了物質傳遞能力,,降低了系統(tǒng)的成本,,標準設計煙氣流速達到4.0 m/s,。 2).技術成熟可靠,,多于 55,000 MWe 的濕法脫硫安裝業(yè)績,。 3).最優(yōu)的塔體尺寸,,系統(tǒng)采用最優(yōu)尺寸,,平衡了 SO2 去除與壓降的關系,,使得資金投入和運行成本最低,。 4).吸收塔液體再分配裝置,有效避免煙氣爬壁現(xiàn)象的產生,,提高經濟性,,降低能耗。 從而達到: n 脫硫效率高達95%以上,,有利于地區(qū)和電廠實行總量控制,; n 技術成熟,
脫硫技術 PDG格式
旋流板塔的主要特點 *傳質,、傳熱效果好,,氣相單板效率(EMV)可達50%;多塊旋流塔板的脫硫效率可達90%以上 *防堵性能好,、操作彈性寬,、適用范圍廣、操作管理方便 *氣液負荷高,,霧沫夾帶少 *塔板壓降低,,系統(tǒng)阻力小,;運行費用低 *除塵性能好,,可達98%以上 以旋流板塔作為吸收塔以應用于各種煙氣脫硫技術中,例如:雙堿法,、氧化鎂法,、簡易石灰/石膏法、簡易煙氣脫硫除塵一體化工藝等,。 旋流板塔工作原理 旋流板塔工作時,煙氣由塔底從切向高速進入,,在塔板葉片的導向作用下旋轉上升,。逐板下流的液體在塔板上被煙氣噴成霧滴狀,使氣液間有很大的接觸面積,。液滴在氣流的帶動下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強化氣液間的接觸,最后被甩到塔壁上,,沿壁下流,,經過溢流裝置流到下一層塔板上,再次被氣流霧化而進行氣液接觸,。由于塔內提供了良好的氣液接觸條件,,氣體中的SO2等酸性氣體被堿性液體吸收的效果好;旋流板塔同時具有很好的除塵性能,,氣體中的塵粒在旋流塔板上被水霧粘附,,并受離心力作用甩到塔壁而除去,,從而具有較高的除塵除霧效率。本公司設計的特殊
空氣凈化技術:國家執(zhí)行二氧化硫排放控制以來,涌現(xiàn)出一大批除塵技術,其中以濕法最多,很多技術方案為自激式,。這一類技術和一些新產品,在除霧和排煙溫度方面尚存在一些沒解決好或未解決的問題,。這里提出來以便在技術開發(fā)和鑒定中引起重視,避免物力財力的浪費。一,、除霧問題出口的除霧,或叫作脫水,是濕法除塵必須配置的功能,。在慣性、重力,、絲網和旋風除霧器中,前二者不可靠,。即使是后二者,如果所配引風機風量過大,或者因為濕法除塵阻力過大而配置大功率風機,也會出現(xiàn)帶水。國內定型設計的濕法都設置有除霧器,濕法加劑更應該重視除霧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濕法除塵后水霧含酸多,含鹽分很少,故而只有腐蝕煙道和風機問題,且速度是緩慢的,一般以年來計算,。濕法加脫硫劑脫硫后的水霧含鹽(脫硫產物)份種類多,濃度很高。自激式加脫硫劑脫硫后,霧珠中含有濃度很高的脫硫產物q其中有弱溶解性的硫酸鹽,加石灰脫硫時便為硫酸鈣,水分在煙道蒸發(fā)后會析出石膏或其他鹽分,。它們在煙道壁特別是在引風機葉輪片上結起硬殼來,破壞葉輪的動平衡,容易出現(xiàn)燒毀電機,甚至報廢引風機現(xiàn)象,。其速度較快,有時以月來計算。完整的濕法脫硫
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技術
石灰石(石灰)/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工藝系統(tǒng)主要有:煙氣系統(tǒng),、吸收氧化系統(tǒng),、漿液制備系統(tǒng)、石膏脫水系統(tǒng),、排放系統(tǒng)組成,。其基本工藝流程如下:鍋爐煙氣經電除塵器除塵后,通過增壓風機,、GGH(可選)降溫后進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內煙氣向上流動且被向下流動的循環(huán)漿液以逆流方式洗滌。循環(huán)漿液則通過噴漿層內設置的噴嘴噴射到吸收塔中,,以便脫除SO2,、SO3、HCL和HF,,與此同時在“強制氧化工藝”的處理下反應的副產物被導入的空氣氧化為石膏(CaSO4?2H2O),,并消耗作為吸收劑的石灰石。循環(huán)漿液通過漿液循環(huán)泵向上輸送到噴淋層中,,通過噴嘴進行霧化,,可使氣體和液體得以充分接觸。每個泵通常與其各自的噴淋層相連接,,即通常采用單元制,。在吸收塔中,石灰石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石膏,,這部分石膏漿液通過石膏漿液泵排出,,進入石膏脫水系統(tǒng),。脫水系統(tǒng)主要包括石膏水力旋流器(作為一級脫水設備)、漿液分配器和真空皮帶脫水機,。 經過凈化處理的煙氣流經兩級除霧器除霧,,在此處將清潔煙氣中所攜帶的漿液霧滴去除。同時按特定程序不時地用工藝水對除霧器進行沖洗,。進行除霧器沖洗有兩個目的,,一是防止除霧器堵塞,二是沖洗水同時作為補充
1,、 石灰石/石膏濕法煙氣脫硫技術特點: 1).高速氣流設計增強了物質傳遞能力,,降低了系統(tǒng)的成本,標準設計煙氣流速達到4.0 m/s,。
干法脫硫應用從國外小機組到300MW機組僅有1臺,,從國內引進FGD的經驗來看,各個電廠都有一定的實際情況,,設計時也必須滿足各個電廠的特定情況,。據報道,幾家引進CFB的公司在中小機組的示范裝置上大多碰到了較嚴重的問題,,經大量長時間調試整改后,,有的仍達不到設計要求,有的甚至需更換重要部件,,更為嚴重的機組無法按正常出力運行,。 濕法脫硫工藝已很成熟,國外有各種條件下機組上的運行經驗,,國內雖然運行實例不多,,但國內公司引進的均為國外先進可靠的技術。其市場占有率占電站脫硫裝機總容量的85%以上,,應用單機容量已達1000MW,。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在組織國內專家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指導性意見:在新,、擴、改300MW機組FGD上或要求有較高脫硫率時,,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技術,。在火電廠設計技術規(guī)程中,也作了同樣的規(guī)定,。 適用煤種 干法RCFB脫硫工藝 :據國內各大研究單位的報告及國外的部分應用實例,,CFB適用于中、低硫煤,。對高硫煤,,較難達到環(huán)保要求,,且投資與運行費用將大幅上升。RCFB是否適應高硫煤的大機組,,需進一步論證,。tuoliutuoxiaoshebei.com/
本帖最后由 吞云 于 2013-10-21 22:47 編輯 煙氣脫硫能有效控制電廠SO2排放,控制SO2對大氣對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工業(yè)應用的煙氣脫硫技術大致可分為干法脫硫技術和濕法脫硫技術,。本文主要介紹石膏濕法脫硫工藝。石膏濕法脫硫技術流程特點石膏濕法脫硫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最為成熟,、應用業(yè)績最多的脫硫工藝,,應用該工藝的機組容量約占電站脫硫裝機總容量的85%以上,應用單機容量已達1000MW,。其脫硫副產物—石膏一般有拋棄和回收兩種方法,,主要取決于市場對脫硫石膏的需求、石膏質量以及是否有足夠的堆放場地等因素,。濕法工藝技術比較成熟,,適用于任何含硫量的煤種和機組容量的煙氣脫硫,脫硫效率最高可達到99%,。石膏濕法脫硫工藝流程石膏濕法脫硫工藝采用石膏作脫硫吸收劑,,石膏經破碎磨細成粉狀與水混合攪拌制成吸收漿液,也可直接用濕式球磨機將20mm左右的石膏磨制成吸收漿液,。當采用石灰吸收劑時,,石灰粉經消化處理后加水攪拌制成吸收漿液。在吸收塔內,,吸收漿液與煙氣接觸混合,,煙氣中的SO2與漿液
工業(yè)鍋爐及爐窯濕法煙氣脫硫技術規(guī)范
火電廠濕法煙氣脫硫技術手冊【作 者】周至祥【叢書名】 【形態(tài)項】 2006 年6月【讀秀號】【出版項】 出版社:中國電力【ISBN號】 7508341252【原書定價】 CNY78.00【主題詞】
論述了在濕法脫硫中煙羽的形成原因,濕法脫硫中的脫白,不僅僅是冷凝和升溫,而且要高效地去除煙氣中的超細顆粒物。采取除塵除霧脫白一體化技術進行降溫降濕和去除細微顆粒物,再進行升溫降低水蒸氣的飽和度,這樣既可做到顆粒物的超低排放,也能實現(xiàn)減輕煙羽的形成,達到了煙氣脫白的目的,。運用此技術對史丹利公司復合肥的濕法脫硫進行了改造,實踐證明,脫白效果良好,。 引言 在濕法脫硫中,煙囪的排放煙氣從感觀上有滾滾白煙排放,,也稱之為煙羽,。煙羽是由攜帶細微顆粒物的飽和煙氣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的白色( 或多色) 煙帶。煙氣經濕法脫硝脫硫后形成含飽和水蒸氣的濕煙氣,,同時,,在脫硝脫硫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極細微顆粒物,如硫酸鹽,、硝酸鹽和氣溶膠等鹽類化合物,,這些顆粒物、PM2. 5、SO3與煙氣所含水蒸氣在氣溫影響下冷凝共同形成煙羽現(xiàn)象,。煙羽遠看如一條延綿數公里的“景觀帶”,,造成視覺污染; 近處飄落石膏雨,形成局部污染,。 濕式脫硫不僅使煙氣成為飽和濕煙氣,,而且生成了多種鹽
濕法脫硫系統(tǒng)的腐蝕與防腐
工業(yè)鍋爐及窯爐濕法煙氣脫硫工程技術規(guī)范
1.濕式鎂法脫硫工藝又可分為氧化鎂/亞硫酸鎂法、氧化鎂/硫酸鎂拋棄法,、氧化鎂/硫酸鎂回收法等,。
工業(yè)鍋爐及爐窯濕法煙氣脫硫工程技術規(guī)范.pdf
石灰石_石膏濕法煙氣脫硫廢水處理技術(20160706170638)
我國煙氣脫硫控制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始于60年代初,對燃煤電廠,、燃煤工業(yè)鍋爐和冶金廢氣開展了煙氣脫硫工藝研究,、設備研制,取得實驗室小試和現(xiàn)場中試結果,。80年代以來,,開展了一系列研究、開發(fā)和產業(yè)化工作,。原國家科委組織了“七五”和“八五”攻關項目,,對國際上現(xiàn)有脫硫技術主要方法進行研究和實用性工程裝置實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課題支持脫硫技術的基礎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績,。目前我國自行研究開發(fā)的煙氣脫硫方法,尚處在工業(yè)化示范試驗階段,。國家科技部在“九五”期間,,組織“中小鍋爐實用脫硫防塵技術與裝備研究及產業(yè)化”攻關課題,其中包括針對燃煤電廠煙氣脫硫技術,,采用脈沖電暈等離子體煙氣脫硫新技術研究,;與此同時,引進了脫硫技術項目,,進行示范規(guī)模試驗和工業(yè)化運行應用,。 我國電廠煙氣脫硫技術起步于1961年,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相繼投入研究開發(fā)力旦,,進行于法,、濕法和半干法等等的煙氣脫硫的探索研究,國家科技部(原國家科委)“七五” “八五”和“九五”的脫硫專項支持取得極好進展,。但目前我國自行開發(fā)的煙氣脫硫工程,,尚處在小試、中試階段,。工業(yè)化、產業(yè)化技術不多。
本地區(qū)做的小型鍋爐或爐窯的脫硫均采用簡易濕法(單堿或雙堿法),,脫硫后由于投資的原因,,一般都不加裝換熱器,脫硫后的煙氣溫度估計在40多度,,因而煙囪排出的煙呈白色(應該是水蒸汽),,現(xiàn)環(huán)保局要求排出的煙距煙囪口20M外應看不見。請各位DX指教,,有什么好辦法能解決此問題,?
電廠煙氣脫硫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