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箍筋選用表格
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箍筋選用表
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箍筋選用表2
剪力墻約邊構件, 置墻端位受局限,。 有無影自有兩區(qū),,<
pkpm生成的剪力墻的邊緣約束構件只有JZ,、YZ,、AZ但平法圖籍上有YJZ、YYZ,、YAZ和GJZ,、GYZ、GAZ怎樣來判別YJZ,、YYZ,、YAZ和GJZ、GYZ,、GAZ,??請大家指教?。,。?/p>
如圖中 到底哪個正確,?如果按右邊的,構件間距離只有100 可以么,?謝謝
1.15層高二級剪力墻 如果軸壓比小于0.3可以不設約束邊緣構件嗎,?2.地下一層怎么設置約束邊緣構件?LC怎么???3.有一層地下室的嵌固端取在哪兒?
按《高規(guī)》式7.2.16,,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配箍率ρv=λvfc/fyv,,同框架柱箍筋加密區(qū)計算方法一樣,只是沒有了當混凝土強度低于C35時fc按C35計算的說明,,是否有誤,。按新《抗震》表6.4.5-3的汪,只是提到抗震墻配箍率仍按框架柱的公式計算,,不再另列出計算公式和參數(shù),,這就是說fc參數(shù)的確定仍有C35這個判別嗎?
請高手指點,,這個圖的暗柱怎樣配筋,,最好寫詳細點我是新手,非常感謝了。我用的配筋率為0.3%,,間距是200.
本文編制了各種墻厚,、不同截面形式和配箍情況下的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體積配箍率表格,適用于陰影區(qū)和非陰影區(qū)的箍筋選配,,對于墻肢厚度不等和異形陰影區(qū)(包括非正交構件)提出了使用方法,。選配簡捷、直觀,,便于箍筋的配筋優(yōu)化,,可供工程設計中應用。希望能給大家有所幫助?。,。?/p>
對于剪力墻約束邊緣構件的“非陰影部分”的箍筋或拉筋的配置,,規(guī)范規(guī)定取“陰影部分”的配箍特征值的一半,。 大家在設計中是怎樣執(zhí)行這一規(guī)定的?最近看到《建筑結構》有篇文章說,,“非陰影部分”的箍筋或拉筋同“陰影部分”的配筋,。即在LC的范圍內(nèi)的箍筋或拉筋的配筋是一樣的。 我想大家在設計中是不是還有以下的做法: 1,、只配“陰影部分”的箍筋或拉筋按規(guī)范的要求,,“非陰影部分”同墻體配筋不再另設拉筋。 2,、“非陰影部分”只設拉筋,不設箍筋,,拉筋拉墻體的水平筋,。 不知大家是如何做的?
如圖,,如果Lc長度小于翼墻陰影部分的長度,,不也是不需要注明的嗎。,。那么如果遇到?jīng)]有注明Lc的情況,,如何判斷是由于小于陰影部分而不標注,還是因為長度是2Bf呢,?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觸過約束邊緣構件,。。希望大神耐心指教
大家好,,pkpm使用中,,在一純剪力墻結構中,計算加強區(qū),軸壓比大于0.3時,,生成施工圖,,并沒有產(chǎn)生約束邊緣構件,全部為構造邊緣構件,。在參數(shù)設置調(diào)整信息中,,不選取關于剪力墻規(guī)范條文項,生成施工圖,,又全都是約束邊緣構件,,各位好漢,有沒有遇到類似問題,。(簡單說,,就是軟件生成施工圖不分辨約束邊緣構件和構造邊緣構件)
求箍筋的體積配筋率時,我的主要問題在于求箍筋的總長度和 核心區(qū)面積,,看了老朱的書和張慶芳的書,,這兩個數(shù)值不太一樣,我的結果更接近張慶芳的,。當然誤差也不太大,,百分之一點多。 求問大神,,這點差別在考試中能不能忽略呢,?如果非要很精確的算的話,我想知道《高規(guī)》P88圖示中的陰影長度是從一端算到箍筋的中心呢還是外表面還是什么的???
約邊肢長 lc , 其中亦含陰影區(qū)。 此間縱筋不能少,,
《抗規(guī)》6.1.5-2,、《高規(guī)》7.2.15、《砼規(guī)》11.7.18,,三本規(guī)范中都有約束邊緣構件Lc的范圍,,在此范圍內(nèi)的體積配筋率是一定的,在三本規(guī)范中又同時約束邊緣構件的陰影部分,,以《砼規(guī)》11.7.18來看,,其中的數(shù)字2代表的范圍內(nèi)的配箍特征值只有整個約束邊緣構件配箍特征值的一半,我的問題是數(shù)字1和數(shù)字2代表的整個約束邊緣構件體積配箍率是一定的,,那么這樣一來數(shù)字2 范圍內(nèi)的箍筋直徑豈不是比數(shù)字1范圍內(nèi)的箍筋直徑要大,?不然體積配箍率肯定滿足不了要求的,我的理解是數(shù)字2范圍內(nèi)應該是一個過渡區(qū)的作用啊,,怎么反而比數(shù)字1范圍內(nèi)的箍筋直徑還要大呢,?
最近剛開始做帶有約束邊緣構件的剪力墻結構,對于約束邊緣構件有幾點疑問:1. 計算Lc時的hw該如何取值,規(guī)范上說hw為剪力墻墻肢長度,,那么可不可以理解為剪力墻的無肢長度(如何遇到洞口算至洞口邊),;2. 對于轉角柱hw是不是取兩方向剪力墻長度中的較大值來計算Lc?3. 剪力墻墻身水平筋的計算:假定在總信息中輸入的水平筋間距為200,,satwe算的的水平筋配筋面積為H3.0,,假定墻厚為400mm,兩排筋,,那么水平筋單邊配筋面積是不是這樣計算:(300/2*1000/200=750mm2補充一點:我認為約束邊緣構件設計的幾個要點:1.Lc的確定2.陰影區(qū)內(nèi)縱筋配筋率3.陰影區(qū)內(nèi)箍筋體積配箍率(且要滿足箍筋間距要求)4.墻身的豎向分布筋配筋率的設定(影響約束邊緣構件的計算配筋面積)和水平筋間距的輸入以上幾個問題,,還請朋友們解答,謝謝,!
普通剪力墻結構中,,構造邊緣構件配置箍筋,規(guī)范沒有配箍特征值要求,,是否可以按構造來做,?PKPM軟件計算結果是按配箍特征值為0.1來配的,感覺有點大,,不知道怎么來處理,,求高手指點。
《新抗規(guī)》表6.4.5-3中二、三級中“縱向鋼筋(取較大值)”項為“0.010AC,,6φ16(三級6φ14)”,,該項含義我這樣理解的:1.縱筋總面積滿足max(0.010Ac,6φ16),對鋼筋直徑?jīng)]要求;2.縱筋總面積滿足max(0.010Ac,6φ16),且其中至少有6φ16,;3.縱筋總面積滿足max(0.010Ac,6φ16),且鋼筋直徑至少是φ16,。請問這三種種哪種是正確的?又或者是有別的含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