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一個2萬噸/天的園區(qū)污水廠的水解酸化池,越深入發(fā)現(xiàn)問題越多·~,,在這里和各位大蝦請教一下~~~我根據(jù)水解池的相關設計參數(shù),,v=0.5~1.8m/h,HRT=2~6h,有效水深控制在H=4-6m,依據(jù)v=Q/A=V/(HRT·A)=H/HRT,,確實可以算得出水解池的池容,,在布水方面,相關的書籍上只提到“配水方式,,采用穿孔管布水器(分支式配水方式),,配水支管出水口距池底200mm,位于所服務面積的中心,;出水管孔徑為20mm(一般在15~25mm之間),。”,,單孔配水面積是1-2m2/孔,。但是對于水解池水頭損失,詳細的進出水布水系統(tǒng)我卻是一頭霧水~~ 希望有設計經(jīng)驗的前輩指點一二,!
35×13×11.5的水解酸化池怎么布水好點?。坑么┛坠艿脑捤^損失會很大吧,,要怎么算呢,。如果做墻導流的話土建費很高。,。,。
最近培養(yǎng)的水解池,不知道如何觀察效果,,每天進車間倒是覺得很臭,,我們睡覺280方,每天進水30方,,內(nèi)部有填料,,采用潛水推流器攪拌,PH一直維持在6.2左右,,采樣,,要過很久污泥才會沉下去,上清液還好,帶一點泥,,SV估計有20%,,每天都投50KG葡萄糖防止碳源不足,進水COD在1500,,由于調(diào)試初期進的清水,,到現(xiàn)在COD還只有1100左右,不知道如何觀察效果,!
大家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說說是如何判斷水解酸化效果的好壞的?是通過測試某些指標還是根據(jù)觀察,,聞氣味還是通過后續(xù)效果的好壞來判斷,。我覺得書本上的和實際運行還是有些差距的,想看看大家實際運行的一些情況,。
如圖中水解酸化池布水的方式,,有兩個問題1、這種布水方式叫什么,?2,、池底布水頭的制作有什么要求,是否有標準件,?
圖紙簡介: 水解(酸化)處理方法是一種介于好氧和厭氧處理法之間的方法,,和其它工藝組合可以降低 投稿網(wǎng)友: jsyiqing 上傳時間: 2013-07-22
大家好,,我是新手,問個簡單的問題,,我看了好多處理廢水的方案,,好多工藝都是曝氣池前面+水解酸化池,1問:怎么不直接用厭氧UASB等產(chǎn)生沼氣的方法2問 水解酸化就是厭氧處理工藝的前半部分流程吧
現(xiàn)有污水要用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工藝,不過原水的PH值為10左右,我要考慮先中和再水解還是先水解再中和.請各位大俠賜教.
我們是制革廢水,,還有大量的硫化物,,但是前面我們加過量的硫酸亞鐵使之沉淀,但是到了水解酸化,,我們加硫酸亞鐵就變黑,,而且后面的接觸氧化變成了白色,是不是水解酸化會還原硫酸根釋放出硫根,,還是其他的原因呢?現(xiàn)在感覺這樣下去系統(tǒng)可能會崩潰掉,,畢竟接觸氧化不是以前那種褐色的,。
難降解有機廢水(含苯環(huán)等),進水COD500-600,經(jīng)吸附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流化床+曝氣池+一沉池+生物流化床+二沉池+混凝沉淀池出水后COD100左右,,水解酸化池以前沒有掛填料,,現(xiàn)在想要掛填料了,處理效果會好些嗎,?水解酸化池前面的吸附沉淀池(一體的)也改成水解酸化池,,也掛上填料,大家覺得這樣改工藝效果會好些嗎[ 本帖最后由 shang_tingting 于 2011-1-22 14:30 編輯 ]
不知道好不好 打家看下
我們公司是做雞肉屠宰及深加工處理的行業(yè),,污水處理工藝是汽浮+水解酸化+二級生物氧化,,工藝都是室外建筑,困擾我們多年的就是調(diào)節(jié)池和水解酸化池的臭味,,請教各位親們,,咋辦?
1,、比如COD都是900的水,,用活性污泥法處理,A的BOD是400,,B的是300,,那如果容積負荷一樣的話,B的池容就是A的75%,?工業(yè)廢水能單純的這么考慮嗎,?如果不是這么考慮的話,為什么,?兩者最終處理完了會差多少的cod2,、很多曝氣池之前,會設計所謂水解酸化池,,活性污泥全部或部分回流到這里,,起到水解酸化的作用。也有的是水解酸化是污泥床形式的,,使得水解酸化菌不進入曝氣系統(tǒng),。但是,厭氧,,比如IC前面的水解酸化就沒有泥,,這的確也能實現(xiàn)水解酸化,因為接觸的一些蔗渣噴淋水,,從料場出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酸化了,。那既然這樣曝氣池那里的水解酸化為什么還要投泥?或者說,,為什么還要設置水解酸化,,因為從格柵開始,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池、初沉池就已經(jīng)水解酸化了???還就差水解酸化池中的那4-8h?
如題,問題1,,厭氧在水解酸化階段產(chǎn)氣嗎,?如果不產(chǎn)氣好解釋,如果產(chǎn)氣是什么氣體,?問題2,,我們都知道產(chǎn)甲烷階段厭氧是產(chǎn)氣的,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氣體,,撇開發(fā)酵基質因素,,但如果厭氧處理裝置酸化或接近酸化階段,產(chǎn)氣中這二種氣體比例有沒有較大的變化,?
水解酸化池采用頂部進水,,沒有進行配水,需要設置液下推流器進行推流,。池體尺寸是5.2×10m,請問,,應該選用低速型的還是高速型的?為什么,?
小型污水處理站,,日處理量1400噸,水解酸化池應長期人為曝氣導致變成了生物池,,污泥不能進行硝化,,現(xiàn)在想重新培養(yǎng)污泥硝化,但PH一直都在8左右徘徊,。 出水COD 為62左右,,氨氮長期33-37之間,按CNP比列投放了面粉,,尿素,,磷肥。 自己嘗試用30%的鹽酸,,但小劑量試驗都是直接將PH降到1. (測量工具只有幾個量筒,,進水COD通過水測在線測試為120-170之間,污水性質為城市污水,。只能通過量筒測量SV,。)
水解酸化池和厭氧池的區(qū)別
水解酸化與厭氧消化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