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偏心受壓柱最小配筋率在砼規(guī)范中沒有明確說明,,我看到有的書上把偏心受壓柱受壓側(cè)鋼筋最小配筋率是按0.2取,受拉側(cè)視按0.2和45ft/fy的較大值取,,請大家指教?。?!:time: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2009》(結(jié)構體系)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2010報批稿)中均規(guī)定,,一、二,、三級且二層以上框架柱截面寬度和高度不宜小于400,,請大這討論,現(xiàn)在大家設計多層框架結(jié)構柱最小截面都取多少,?[ 本帖最后由 changyx 于 2010-8-9 21:31 編輯 ]
本帖最后由 stariver0 于 2014-11-7 11:57 編輯 《抗規(guī)》表6.3.7-1中,,柱截面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的注1,表中括號內(nèi)數(shù)值用于框架結(jié)構的柱請問,,中柱和角柱那一欄括號外的數(shù)值用于什么結(jié)構的柱呢
是根據(jù)混凝土規(guī)范表8.5.1確定嗎,?還是偏于保守按照抗震設計框架柱最小配筋率確定呢?蘭定筠的應試題解315,、317頁的例題最后都沒有驗算排架柱的最小配筋率 請各位賜教
小弟初出茅廬,,最近一個工程,框架七層,,八度區(qū),,一級抗震,PKPM計算出了有一些柱子出現(xiàn)上層柱縱筋配筋比下層的大,,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是什么原因?qū)е逻@種情況發(fā)生,是模型的問題還是受力的問題,,請問你們有遇到這種情況嗎,?:):)
如題,,比如我想按柱子最小配筋1.2%來配,,不是很清楚,想請教大家~~
鋼框架中的柱有最小截面尺寸嗎有人說“鋼柱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50*250”,,請問這是出自哪本哪條規(guī)范。謝謝,!
請教大家一個問題,,牛腿水平力所需配筋應不計入最小配筋面積內(nèi)?也就是說,,水平力配筋總面積=計算所的水平配筋+最小配筋面積,。對嗎?我在規(guī)范上做的個筆記,,應該是從施嵐青的應試指南上找到的,,但是現(xiàn)在找不到了,請各位大神指點
今天做到蘭定筠實戰(zhàn)第十五套,,里面有計算箱梁抗剪扭箍筋最小配筋率的時候采用了箱梁全寬,,本人認為箱梁的抗剪箍筋肯定用兩個肋厚之和進行配筋率計算,剪扭配筋率亦同,,要不然肋距過大計算配出來的箍筋會非常密,。大家怎么看
各位好,小弟想請教一下:在獨基加防水板這類基礎中,,當防水板的配筋由水浮力控制時,,防水板是否屬于 臥置 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這最要是關于最小配筋率的問題,。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了!
PKPM和YJK柱子剪跨比簡化算法中,,柱凈高取值好像沒有減掉梁高,取的是層高,,不知大家看法如何,,再有h0如何取值,箍筋和縱筋直徑還沒定呀,請指教
這個最小配筋率理正取的是h1的高度來計算的,,那么就是600mm平方,,但是規(guī)范給的是等效面積
關于梁板柱最小配筋率的問題,求前輩們分享一下最小配筋率怎么求,,自己現(xiàn)在剛進這一行,,規(guī)范里面關于這個的內(nèi)容感覺很散,有總結(jié)的嗎,?
框架柱箍筋加密區(qū)最小體積配箍率查詢計算程序
關于獨立基礎最小配筋率的問題終于有了一個說法,。由規(guī)范主編單位組織編寫的《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理解與應用》中說到了這個問題,現(xiàn)將該段文字轉(zhuǎn)錄如下(P166頁):2,,我國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各類構件的受拉鋼筋配筋率與其他國家相比明顯偏低,。89規(guī)范雖沒有明確擴展基礎底板的最小配筋率,但規(guī)定了“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于8mm,,間距不宜小于200mm“,,如果按計算截面有效高度為260mm進行推算,其最小配筋率僅為0.1%,。在國際上,,原蘇聯(lián)《工業(yè)建筑基礎設計規(guī)程》規(guī)定獨立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小于10mm;美國ACI318規(guī)范關于獨立基礎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的取值,,并沒有按受彎構件的最小配筋率(1.38/fyk)來處理,,而是選用了等厚度板的溫度和收縮最小配筋率0.2%(用于鋼筋fyk=275~345Mpa)或0.18%(用于鋼筋fyk=415Mpa)。盡管0.2%~0.18%的最小配筋率只相當于受彎構件的一半,,但仍具有大于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時彎矩的1.1~1.5倍的承載力,,足以防止因出現(xiàn)裂縫造成突然的破環(huán)。由于擴展基礎底板的厚度一般都由受沖切或受剪切承載能力控制,,并非按受
一個多層框架,因建筑造型需要框架柱截面要做這樣的變化(如下圖所示),我原本建議只收柱截面不作轉(zhuǎn)角,最后由建筑作外包包成有轉(zhuǎn)角的樣式,但甲方不同意.不過計算倒是符合規(guī)范要求,以前作過柱下圓上方跟下方上圓的,不知道象這次這樣的變化在計算上和構造上還需要注意些什么?
大家好,框架異型柱結(jié)構大家應該常見吧?我想討論框架異型柱最大配筋率到底為多少? 首先我門知道,截面為LT十字型或肢高/肢厚>4的柱為異型柱(JGJ149-2006),框架矩形柱為 截面長邊與短邊的邊長比不宜大于3,。肢高/肢厚在5~8屬于短肢剪力墻. 規(guī)范里又有這樣的要求:柱全部縱向鋼筋配筋率抗震時不應大于5%<高規(guī),6.4.4) 異性柱全部縱向鋼筋配筋率抗震時不應大于3%<JGJ149-2006-6.2.6) 這樣對于框架異型柱結(jié)構體系里的按照截面屬于框柱時,最大配筋率應該按照那條? 是否按框架柱配筋率呢?這樣對異型柱占絕大多數(shù)比例時按矩形柱高配筋率,顯然此矩柱形成薄弱柱,延性較差? 請問大家怎么處理的,希望大家提供寶貴意見!
見附件。:lol :lol
好像配筋率是按有效截面面積計算,,最小配筋率按全截面面積計算,。那么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是怎么比較的呢?如果配筋率小于最小配筋率,,那么縱筋的面積怎么取呢,?請求達人來回答一下
如圖畫紅框處,在此處求出As=615后,,我不知道這個最小配筋率中 45*ft/fy=0.215 這個45是怎么來的,?最后這兩步計算是根據(jù)什么公式算出來的,這個公式的出處在哪里,?謝謝各位給與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