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結前段時間工程發(fā)現(xiàn)幾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希望各位專家、斑竹解釋下:首先,,邊框梁的配筋問題,,101圖集中只說了側面縱勁,那它的上部和下部縱筋以及箍筋如何確定,?其次,邊框梁如果和連梁重合,,而且邊框梁寬度大與墻寬時,,按什么配筋?怎么配筋,?最后,,PKPM中的活荷載的不利布置層數(shù)怎么確定?有的帖子說最好全選,,依據(jù)是《高規(guī)》5.1.8條,,但是我們老總說不用選。請問如何選擇,?請大家多多幫忙,!
請問下圖中圈出的人防墻上的那段梁有必要嗎,? 我最初的思路是像框剪結構中的墻頂邊框梁一樣,,盡量把樓面荷載導到主框架梁上再導到柱子上去,,盡量減少導到人防墻上去。
框剪的邊框梁或暗梁是否輸入模型?有討論說輸入模型,,梁和墻重疊部分,,軟件重復算剛度,對整體剛度和配筋都有一定影響,,而且邊框梁部分容易出出現(xiàn)受扭超筋的情況,。也有的說,邊框梁和暗梁的主要功能是地震初始間斷限制墻體斜向裂縫的開展,,主要是構造作用,,可以不必輸入。請大家討論一下,。另外,,施工圖中,帶邊框梁部分,,跨數(shù)如何確定,,鋼筋如何布置。例如最簡單的,,一跨框架,,兩端是框架柱,墻體占半跨,,剩下半跨的梁跨高比大于5,,可按框架梁考慮,然后延伸入墻體,,和框架柱連接,。這時候,框架梁算一跨還是兩跨,,這和梁鋼筋上部鋼筋截斷長度有密切的關系,。特別是當框架梁寬度大于墻厚時,感覺怎么算都是有問題的,。
剪力墻的邊框梁應該怎么理解 ,?是建筑物的頂層就是上邊 以及外邊嗎? 在pkpm建模的時候要不要建進去呢 是不是因為他比剪力墻寬 應該建進去呢,?求大蝦指教
各位專家,下面是陳青來教授對邊框梁的解析,小弟對結構不太精想請問邊框梁與暗梁有什么區(qū)別,既然邊框梁與墻身渾然一體,什么時候設邊框梁,有沒有有邊框梁的同時又有暗梁,兩者如何處理?"1.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力的方向與構件的軸線相垂直時,,該構件稱作“梁“,。從這一定義出發(fā),邊框梁不是梁,,它只是剪力墻的“邊框”,;2、支座的功能,,是固定住構件的端部,,使構件正常工作。邊框梁與墻身渾然一體,,共同工作,,自身并不獨立;"
關于這個問題,,看到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邊框梁對井字梁轉動的約束作用有限,所以點鉸,;另一種是從人為控制傳力路徑的角度,,認為點鉸可以使得井字梁端部開裂卸載,從而釋放對邊框梁的扭矩,。以上哪種說法才是正解,,困惑很久,希望各位朋友解惑,。
設計說明中剪力墻未另設邊框梁時,在結構樓層標高的剪力墻內(nèi)設置暗梁,邊框梁具體指的是哪些部位呢,?
坡屋面樓面荷載在封口梁端是如何考慮傳導至下一個標準層的框架梁上(如何考慮內(nèi)力),?還是把兩個標準層合在一個標準層上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節(jié)點高度處理?各位大神是怎么考慮坡屋面的建模問題的呢,?新人求教?。?!
第9.2.4條的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高規(guī)》第8章所述的板柱-剪力墻結構,,增加結構的整體剛度尤其是抗扭剛度,,盡量避免純板柱節(jié)點,提高節(jié)點的抗剪,、抗沖切性能,。該條是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對核心筒外圍有兩圈框架柱的框架-核心筒結構,,如果內(nèi)圈框架柱設計上以承受豎向荷載為主,則允許部設置框架梁,;否則也應符合第9.2.4條的要求,。
請教下 邊框梁在有次梁搭接產(chǎn)生扭矩的情況下 或者 樓板固接的情況下要配抗扭腰筋 如果PKPM計算出 邊框梁無抗扭配筋面積VT的情況下是否還需要配抗扭腰筋?
這種梁(邊框梁)該怎么標注,?邊框梁與框架梁重合處怎么標注,?()
本帖最后由 jianzhuxiehui 于 2013-12-5 18:25 編輯 現(xiàn)在被規(guī)范攪暈了,,抗歸說如果梁的寬度大于墻的厚度,則每一層的抗震墻有可能成為高寬比小的 矮墻,, 強震作用下發(fā)生剪切破壞,,所以現(xiàn)在不要求一定設置邊框梁(條文解釋)混規(guī)直接把設暗梁的條款取消了(02版在11.7.17)高規(guī)說要設,二者還是協(xié)同作用(8.2.2)我想只有邊框梁寬度同墻寬時,,可能是最優(yōu)化的結果吧,。大家踴躍發(fā)表意見啊另外我覺得,一般情況下,,暗梁對應的墻體在框架軸線外和墻體暗柱組成邊框,,邊框梁對應的墻體在框架軸線內(nèi)和框架柱組成邊框,這個時候,,如果邊框梁和墻一樣寬了,,實際上也是暗梁了。還有,,pkpm模型中,,如果是暗梁,應該不用輸入吧,而寬度大于墻厚的邊框梁,,應該輸入模型中吧,。
框剪結構,兩柱間均是無洞口滿墻,,此時須輸入邊框梁不,?還是按構造設置暗梁?地下室柱間剪力墻需要在pkpm中按實際輸入邊框梁不,?
本帖最后由 fu2jie5 于 2015-6-29 23:11 編輯 墻肢-連梁-墻肢,,嵌入框架,,邊框梁按照框架梁建入模型,邊框梁截面不超過連梁,,結果影響剛度和周期了,。是不是不對?
最近審圖回復里有一條“周邊框架梁構造腰筋改為抗扭腰筋”,,我不明白,,是不是可以在施工圖上把G直接改成N就可以了?如果不可以的話,,在PKPM里有沒有命令能把構造腰筋設置成抗扭腰筋嗎,?
本帖最后由 y758306639 于 2014-2-24 00:13 編輯 梁最寬跨度是9米,梁高只有60厘米,。房子已建好,,有人說這梁高度不夠
我們經(jīng)常聽到說梁的經(jīng)濟配筋率為1.0%~1.6%,想請教下各位高手,,這個指的是支座呢還是跨中的配筋率,?指的是面筋和底筋一起的配筋率呢,或者還是只指受拉鋼筋的配筋率,,因為在PKPM圖形文件輸出第二項里的梁的配筋率是將面筋和底筋分開的,很迷惑,,請高手指點,,謝謝!
這樓梯為什么要這樣支模,,不從梁那邊開始
本帖最后由 q523056294 于 2013-5-5 09:06 編輯 圖紙和現(xiàn)場施工的照片,,為什么中間的上部鋼筋(架立筋么?)不是聯(lián)通的,是不是所有平法原位標注的鋼筋(除去集中標注的)都不是聯(lián)通的,?11G101-1.4.4.1是這樣子說的,,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支座指的是梁的交叉處嗎,?)和非框架梁的中間支座上部縱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