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小直徑池子(20m以內)都選擇中心傳動,。但是考慮到施工誤差,,以及力矩,,即使20m以內的池子我一般也都選擇中心傳動,,目前看來都運行良好,。請教:小池子為何都推薦用中心傳動,?用周邊傳動有何不妥,,是否有什么我沒考慮到的因素,?
最近在輻流沉淀池設計中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根據(jù)《給水排水設計手冊》中的計算公式走,,發(fā)現(xiàn)污泥斗上部分半徑r1和污泥斗下部分半徑r2不知道怎么選擇?后面的舉例有將上部分半徑r1定成2m,,下部分半徑r2定成1m,。但是不同的池子應該有不同的設計吧?所以想咨詢下,。求助,,求助```
我們水廠在建設過程中遇到一個問題,,加礬泵距離混凝池太遠了,,(由于布局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們水廠建在市中心),,不知道有什么補救的措施,?謝謝。,。,。
這些天看沉淀池設計時就感覺到,看是能用兩方法做,,其實第一種一般設計人員是不會去采用的,,即肯奇理論和泰爾美什費區(qū)法,。如果這種方法在不做實驗的基礎上能用于設計就好了。
最近看了一下2005年的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范,,其中給出的一些建議參數(shù)如下:本條系根據(jù)國內污水廠斜板(管)沉淀池采用的設計參數(shù)和運行情況,,作了相應規(guī)定。1 斜板凈距(或斜管孔徑)為45~100mm,,一般為80mm,,本條規(guī)定為80~100mm;2 斜板(管)斜長一般為1.0~1.2m,;3 斜板(管)傾角一般為60°,;4 斜板(管)區(qū)上部水深為0.5~0.7m,本條規(guī)定為0.7~1.0m,;5 底部緩沖層高度0.5~1.2m,,本條規(guī)定一般為1.0m。表面水力負荷:1.2~3m3/m2•h,;固體負荷小于150kg/m2•h,。6.5.16 規(guī)定斜板(管)沉淀池設沖洗設施的要求。根據(jù)國內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斜板上和斜管內有積泥現(xiàn)象,,為保證斜板(管)沉淀池的正常穩(wěn)定運行,本條規(guī)定應設沖洗設施,。各位覺得這些參數(shù)在設計時是否可行,?平時大家在設計時所選范圍在多少?另外想問下反沖洗強度如何確定,,反沖洗進水管如何布
厭氧沉淀池是個不正式的稱呼,,所以我實在不知道這是什么池子,,沉淀池怎么帶厭氧功能?或者說厭氧池怎么帶沉淀功能,?是不是UASB池?。窟€有,,因為我現(xiàn)在在寫畢業(yè)論文,,導師給我的污水處理工藝單元里就有這么一個“序批式厭氧沉淀池”,好嘛,!還要加個序批式,那又是什么池子,?翻書找不著,,網(wǎng)上是有這么個東西,,但什么都沒說,都不知道它的工藝參數(shù)怎么設計,,所以特向高手求助,,希望有人能提供些資料,萬分感激,!
請問關于沉淀池混凝,我廠是平流沉淀池,加藥是聚合氯化鋁.原水濁度一般都在10度左右,請問加藥點是在一泵管道上還是在沉淀池進水口.在哪處絮凝效果和沉淀效果可能好一些!!我廠是平流沉淀池,有折板反應區(qū),加藥也只加PAC,PAC加到反應區(qū)進口,出廠水一般在0.5度左右.問題是在沉淀池出水處礬花明顯,沉淀池進口濁度和出口相差不大,總覺得混凝反應時間太短,而且雙閥濾池負擔重,反沖洗水很臟.我廠沉淀池是后來建設的,以前雙閥濾池負擔沒這么重.以下是我摘寫連續(xù)檢測沉淀池進出口的濁度:2009.02.10 進:7.28 出:7.012009.02.12 進:6.96 出:6.562009.02.18 進9.26 出:8.162009.03.09 進:10.28 出:8.262009.03.11 進;11.25 出:9.262009.04.11 進:9.68 出:8.212009.04.13 進:8.86 出:7.65按說是不是沉淀池出水濁度是不是要在8度以下的啊!謝謝我前一陣子嘗試了在一泵吸水井加PAC,
豎流式沉淀池,挺好用,。但是我對于反射板怎么安裝固定有點迷惑,,設計手冊上我實在是沒有找出答案。我們做的工程是在下面焊了三個三角鐵,,反射板再焊到三角鐵上,。比較丑。不知各位牛人是怎么做的,?
沉淀池的設計資料,,需要各種沉淀池的參數(shù),適用范圍,,優(yōu)缺點,。不知道有哪位大神有資料,望能資源共享一下,,或者做一下點評回復也可行,,小弟在此先謝謝了
(單選)理想沉淀池與實際沉淀池相比,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由于紊流的影響,,懸浮顆粒的沉降速度比理想的小,,會導致實際沉淀池效果低于理想沉淀池
最近碰到一個污水改造工程,流程如下:進水-滾筒過濾機-調節(jié)池-UASB-缺氧池-好氧池-中沉池(污泥回流)-好氧池-斜管沉淀池(污泥回流)-達標排放記得斜板(管)沉淀池不宜作為二沉池使用,,原因是活性污泥黏度大,,易因污泥的黏附而影響沉淀效果,甚至發(fā)生堵塞斜板的現(xiàn)象,。我問了這個改造工程的設計負責人,,他說斜管沉淀池可以放在好氧池后面當二沉池用,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看法,?
我廠混凝沉淀工藝段采用的是斜管沉淀池,,池子的各項參數(shù)都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但就是進水量在小于設計流量時礬花就已經(jīng)不能下沉,,漂浮在斜管上方,。請教各位高手是什么原因,,!謝謝
沉淀池表面負荷的問題~! 一般 按 設計手冊上 只給了 一個數(shù)值范圍 我想問的是 這個范圍太廣泛 究竟我要怎么取呢,? 比如 范圍 1.0--2.0 我究竟是取 1.0好呢 還是 2.0 好呢,? 這個就是很模糊了。,!還有就是前后兩個沉淀池 這兩個池子的取值又應該是怎么樣的呢,?
我都看完了還是沒看懂 哈哈全施工設計圖紙
想請教各位,沉淀池顆粒去除率計算公式(甘布公式)推導中,,去除率Ei=Ui/(Q/A)=Ui/U0,,那么公式P=U1/U0*P1+U2/U0*P2+...,這里面Ui/U0*Pi沒懂具體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也表示去除率,,那么跟Ei有什么不同
對于污水處理廠、站,,混凝沉淀是物化單元的主要設施,,混凝沉淀運行的好壞直接影響污水處理的效果和后續(xù)生物單元的處理負荷,那么如何選擇正確的混凝沉淀型式和藥劑尤為關鍵,,大家談談你所了解的混凝沉淀型式都有哪些,,藥劑的選擇和搭配有哪些好的經(jīng)驗?
沉淀池出水經(jīng)溢流槽收集后通過管道流向清水池,請問管道的尺寸因該怎么確定,?流量100m?/h的情況下DN300的管道是否能滿足要求,?應該怎么計算?
沉淀池的結構及工作原理視頻
各位同仁,現(xiàn)在手頭有一個電廠的小型沉淀池,,主要用來澄清,、沉淀沖洗道路廢水(主要是煤)。查看了現(xiàn)有的圖籍,,那些沉淀池都是大型的,,只有“鍋爐見溫沉淀池”還類似。計劃做兩個4m×6m,、一個2m×3m的沉淀池,,不知道誰有這樣的資料沒,?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