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會各國場館設計理念
新加坡館三維模型,!
2010上海世博會漢堡之家
和諧之塔:“螺旋摩天輪”由黃浦江畔具有110年歷史的南市發(fā)電廠煙囪改造而成,,具有觀光功能,,火電廠主廠房改造為世博會主題館之一的未來探索館。塔高201米,,將完整保留煙囪原貌,,用25個太空艙沿螺旋軌道進行人員運輸,每節(jié)太空艙載客6人,,預計每小時載客總量可達650人以上,。 “世博和諧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蘭,而白玉蘭正是上海市花,;緩緩升降的太空艙,,猶如半空中的點點星光,顯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2010上海世博會主題館:“無柱展示空間”永久性主題場館,,地上建筑面積為8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為4萬平方米。造型圍繞“里弄”,、“老虎窗”的構思,,運用“折紙”手法,形成了二維平面到三維空間的立體建構,;屋頂模仿
2007年11月16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尼泊爾館設計方案正式揭曉。 主題:“加德滿都城的故事——尋找城市的靈魂,;探索與思考” 造型亮點:異域之魂 展館位置:世博園區(qū)B片區(qū) 尼泊爾約有2642萬人口(2006年7月統(tǒng)計),其中有86.2%的人民信奉印度教,,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而它的首都加德滿都更是一座“寺廟之城”,。而尼泊爾國家館的主題正是希望通過加德滿都,為城市尋找靈魂,,探索它的過去及未來,。 主題為“加德滿都城的故事——尋找城市的靈魂;探索與思考”的尼泊爾國家館,,截取了首都加德滿都在兩千余年歷史中,,作為建筑、藝術,、文化中心的幾個輝煌時刻,,通過建筑形式的演變來展現(xiàn)城市的發(fā)展與擴張。展館以大型佛塔形式為主體,,周圍環(huán)繞數(shù)個代表不同歷史時期的尼泊爾民間房舍,,展現(xiàn)尼泊爾工匠杰出的建筑和藝術才華。館內展現(xiàn)寺廟之城——加德滿都城一千年歷史中作為建筑,、藝術,、文化中心的幾個輝煌時刻,探索它的過去及未來,,為城市尋找靈魂,。
場館主題:城市交響曲設計團隊:陳家毅設計師事務所國家館日:8月7日吉祥物:榴蓮小星展館位置:B片區(qū)“城市總是在變與不變、交融與排斥中行進,,而這其中的張力便如同交響曲中樂章的回復與變幻,,讓人感到美好?!薄?010年上海世博會新加坡館建筑師陳家毅 主題:城市交響曲特色:音樂噴泉,、視聽互動以及屋頂花園的特色花卉景觀,,形成了一曲完美的協(xié)奏。以“城市交響曲”為主題,,“音樂盒”就成為了新加坡館的基本造型,。在這個建筑中,各種元素相互交織,,讓游客如同置身于旋律的中心,。夜幕降臨,繽紛奪目的光影從參差錯落的窗戶與外墻開縫散射出來,,將為這座靈動的音樂盒增添更多迷人魅力,。 被譽為“花園城市”的新加坡,無論在哪,,都能聞到泥土的芳香,,新加坡館外廣場上的噴泉,是“城市交響曲”的序曲,。而聞名遐邇的新加坡花園景觀將在展館頂部綻放,,即使站在盧浦大橋上,這座“空中花園”依然清晰可見,。 在城市的主題下,,環(huán)保節(jié)能永遠是展館的亮點。天然的溫度調節(jié)系統(tǒng),、可回收再利用的建筑材料都會讓每一個走進
場館主題:城市空間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變國家館日:6月17日展館位置:C片區(qū)展館由五個長方體展示區(qū)組成,,五個展示區(qū)由傾斜的過道連接,錯落有致地分布于不同層面,。各展區(qū)分別展現(xiàn)不同時代愛爾蘭城市生活特色,,著重講述愛爾蘭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所帶來的城市空間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變,體現(xiàn)愛爾蘭在城市化進程中對空間的有效利用以及都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愛爾蘭國家館由5個長方體展示區(qū)組成,,它們錯落有致地分布于不同層面,并通過傾斜的過道相連,,展現(xiàn)愛爾蘭不同時代國家和城市的生活特色,。2008年10月21日,愛爾蘭共和國政府與上海世博會事務協(xié)調局正式簽署2010年上海世博會參展合同并公布展館方案,。在上海世博會上,,愛爾蘭國家館將著重展現(xiàn)其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所帶來的城市空間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變,體現(xiàn)愛爾蘭在城市化進程中對空間有效利用以及都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 爾蘭國家館由5個長方體展示區(qū)組成,,它們錯落有致地分布于不同層面,并通過傾斜的過道相連,,展現(xiàn)愛爾蘭不同時代國家和城市的生活特色,。 進入展館,,參觀者們將沿著美麗的“利菲河畔”開始一段城市之
上海世博會建筑.part04.rar
發(fā)個 上海世博會香港館 的模型,供大家學習參考哈,!
size=5]2010年上海世博會各國場館設計理念介紹中國館:四根巨柱撐起東方之冠主題:“城市發(fā)展中的中華智慧”,,由于形狀酷似一頂古帽,因此被命名為“東方之冠”,。 造型亮點:充滿中國元素,,同時滿足功能需求 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征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qū)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臺基座的形態(tài)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tǒng)一整體,。國家館,、地區(qū)館功能上下分區(qū)、造型主從配合,,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tǒng)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成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筑群體,。
本帖最后由 不一不二 于 2013-8-16 15:29 編輯 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qū)北部街區(qū)UBPA辦公樓(以下簡稱UBPA辦公樓)是一個舊建筑(理化測試實驗中心)改造工程?,F(xiàn)狀建筑是一個普通多層建筑,外觀陳舊,、無特色,。除了首層層高為4.2米外,二層~五層層高為3.1米,,六,、七層層高為3.0米,作為辦公建筑層高較低,。
展館由兩個環(huán)形軌道構成,,形成室內和室外部分,從上俯瞰形似一個螺旋體,,超越了傳統(tǒng)的展覽形式,,帶來不斷穿梭于室內與室外的感受,。展館就像一本打開的童話書,分“我們如何生活”,、 “我們如何娛樂”,、 “我們如何設想未來”三章,介紹丹麥人日常生,、性格愛好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丹麥的象征、著名雕塑――“小美人魚”第一次走出國門,,放置于丹麥館中央,,讓參觀者感覺置身于安徒生的童王國。 整座建筑是一個巨大的管狀鋼結構,,就像一艘鋼鐵巨輪的船身,。展館的外立面是該建筑中最為經(jīng)濟、節(jié)能的部分,。外立面上的孔洞可以讓陽光照進室內,,還有助于自然通風,每個孔洞都安裝有LED光源,,既可以調節(jié)場館內的光線,,也可以在夜間照亮外立面。因此,,丹麥館的外立面猶如一幅光與影的抽象圖案,,映射出場館內川流不息的人流、自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方案風波 談一座城市建筑 聊一段美麗旅行 無理無畏藝術
展館由兩個環(huán)形軌道構成,,形成室內和室外部分,,從上俯瞰形似一個螺旋體,超越了傳統(tǒng)的展覽形式,,帶來不斷穿梭于室內與室外的感受,。展館就像一本打開的童話書,分“我們如何生活”,、 “我們如何娛樂”,、 “我們如何設想未來”三章,介紹丹麥人日常生,、性格愛好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丹麥的象征、著名雕塑――“小美人魚”第一次走出國門,,放置于丹麥館中央,,讓參觀者感覺置身于安徒生的童王國。 整座建筑是一個巨大的管狀鋼結構,,就像一艘鋼鐵巨輪的船身,。展館的外立面是該建筑中最為經(jīng)濟,、節(jié)能的部分。外立面上的孔洞可以讓陽光照進室內,,還有助于自然通風,,每個孔洞都安裝有LED光源,既可以調節(jié)場館內的光線,,也可以在夜間照亮外立面,。因此,丹麥館的外立面猶如一幅光與影的抽象圖案,,映射出場館內川流不息的人流,、自
2010上海世博會國家展館系列
這是方小丹老師的報告,也許有朋友已經(jīng)看過這篇文章了,,確實對大家的概念學習會有很大的學習價值
對于我們結構人來說,,能看到建設中的 場館,認識才是最本質的,。世博會場館建好了,,外面有裝飾,再去參觀就沒有意思了,。歡迎大家陸續(xù)上傳啊~~~~~~~~~~~
上海2010年世博會丹麥館
場館主題:夢想的力量國家館日:9月27日展館面積:3452平方米展館位置:A片區(qū)展館設計靈感源于富有傳奇色彩的沙漠中陡然起伏的沙丘,,體現(xiàn)出阿聯(lián)酋不斷變換和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與城市風貌。展館由五部分組成,,館內影院播放名為《一眨眼的瞬間》的寬銀幕短片,反映阿聯(lián)酋建國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居住環(huán)境的驚人巨變,。遠觀,,猶如烈焰紅唇;近看,,仿佛是流動的沙丘,;用手去觸碰,發(fā)現(xiàn)原來是“魔術戲法”:建筑表面的玫瑰金色不銹鋼板材呈現(xiàn)出的富于變幻的色彩,,角度,、色澤不同,形成流動沙丘的光感,。 整個阿聯(lián)酋館由三座高達20米,、連綿交織、大小不同的“沙丘”組成,,分別代表古代,、現(xiàn)代和未來。為體現(xiàn)逼真的效果,,阿聯(lián)酋館的外部呈現(xiàn)出沙丘特征:在向風的一面,,呈“沙丘”弧形的不銹鋼板在陽光下金光閃閃,,變換出沙漠特有的玫紅色和熱浪,呈現(xiàn)出天然沙丘的瑰麗,;同時,,它又將上海的風偏轉,保護光滑且半透明的背風面,,使其免受強風和烈日的傷害,。這種特殊的結構使整座建筑產(chǎn)生一種流動的感覺,每當微風吹過,,觀眾似乎能感覺到“沙丘”在移動,。上海世博會阿聯(lián)酋展館占地6000平方米,連
場館主題:自然之城:生活在天地之間國家館日:7月9日展館位置:B片區(qū)2008年5月27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新西蘭館主題正式揭曉,。 設計團隊:Coffey項目公司 造型亮點:飛翔的翅膀 源自毛利人的創(chuàng)世紀神話,小女孩有關創(chuàng)世神話的夢境,,融入神話的神秘花園,,優(yōu)美飄渺的原聲音樂——新西蘭館通過這些片段,串起了一個令人遐想的夢幻世界,。展館主題是“自然之城:生活在天地之間”,,其靈感源自毛利人的創(chuàng)世紀神話。神話中,,森林,、人類以及所有生物之神Tane分開了天父Rangi和地母Papa,創(chuàng)造了人們現(xiàn)在生活的光明世界,。 新西蘭館通過建筑構造和展覽布局,,將毛利人的這一創(chuàng)世紀神話幻化為一出從迎賓廣場、楔形展館到屋頂花園的華麗三部曲,。 展館外形如飄逸的云朵,,似飛翔的翅膀,寓意新西蘭是“白云覆蓋下的土地”,。展館建筑包含了新西蘭文化,、風景、人文等元素,,如白云,、花園、自然風光,。展館設計獨特,,一座屋頂花園不僅展現(xiàn)了新西蘭的自然之美,還體現(xiàn)了新西蘭人科技創(chuàng)新的獨特匠心?!白匀恢牵荷钤谔炫c地之間”,,或許,只有擁有壯麗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