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鑒定從根本上講,就是對房屋在地震中可能的破壞作出評估,,一旦有可能出現(xiàn)不容許的破壞時,,則予以加固處理。 抗震鑒定應強調綜合抗震能力的評定,,一是要區(qū)分整體影響因素和局部影響因素,二是要對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載力進行綜合分析,。 房屋的抗震鑒定主要從房屋高度和層數(shù),、墻體實際材料強度、結構體系的合理性,、主要構件整體性連接構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損構件自身及與主體結構連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載力驗算要求等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抗震加固中的注意事項: (1)房屋抗震橫墻間距,,樓,、屋蓋為剛性時取平均值,柔性時取最大值,,中等剛性可相應換算,。 (2)房屋的寬度,平面有局部突出時按面積加權平均計算,平面內的局部縱墻略去不計,。 (3)同一樓層內各墻體厚度不同或砂漿強度等級不同時可相應折算,。 有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進行抗震鑒定: 未經抗震設防或抗震加固的,; 未經正式設計進行改建,、大規(guī)模裝修、安裝大型設備的,; 在使用過程中經過破壞性地震,、洪水、風暴等自然災害,,承重結構出現(xiàn)局部倒塌,、裂縫或抗震能力嚴重受損的;
論文簡介:簡要回顧了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工作的發(fā)展過程,探討了抗震鑒定及加固設防目標的概率水準, “抗震概念設計”在抗震鑒定與加固設計中的延伸,、“結構綜合抗震能力”在鑒定及加固中的應用,以及目前抗震加固改造中遇到的一些新問題,。 投稿網友:wukangzhen 上
什么是抗震設防烈度抗震設防烈度是指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構造措施,,以達到結構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抗震設防的依據是抗震設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頻度和強度通??蓜澐譃樾≌鹆叶取⒅姓鹆叶群痛笳鹆叶?。所謂的小震烈度即為多遇地震烈度(眾值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63%的地震烈度值,,相當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中震烈度即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10%的地震烈度值,,相當于474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大震烈度即為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2%~3%的地震烈度值,相當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由烈度概率分布可知,,基本烈度與眾值烈度(即多遇地震烈度)相差約1.55度,,而基本烈度與罕遇烈度相差約為1度。例如,,當基本烈度為8度時,,其眾值烈度(多遇烈度)為6.45度左右,罕遇烈度為9度左右,??拐鹪O防烈度是按國家批準權限審定的作為一個地區(qū)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一般情況下可采取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的地
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論文簡介: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討論,給出了結構整體設計的總框圖及設計中各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子框圖,較為清晰地展現(xiàn)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過程,。 投稿網友:wukangzhen 上傳時間: 2013-08-28
鋼材基本屬于各向同性的均質材料,,且質輕高強、延性好,,是一種很適合于建筑抗震結構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層鋼結構房屋由于鋼材材質均勻,,強度易于保證,,所以結構的可靠性大;輕質高強的特點使得鋼結構房屋的自重輕,,從而所受地震作用減?。涣己玫难有允菇Y構在很大的變形下仍不致倒塌,,從而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鋼結構房屋如果設計和制造不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發(fā)生構件的失穩(wěn)和材料的脆性破壞或連接破壞,使鋼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造成災難性后果,。因此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第一篇一,、建筑結構抗震目標與設計在建筑結構的實際抗震設計中應堅持“小震無影響,、中震可維修、大震不傾倒”的目標,,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主要實施兩階段設計,,在第一階段中,,參照小震出現(xiàn)時的作用效果、負載效應,,科學計算結構構件負載能力以及形變程度,,在第二階段設計中,參照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少的地震作用效果,科計算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二,、地震災害中建筑結構的損害位置眾所周知,地震具有一定的突發(fā)性和復雜性,,這要求建筑結構應具備一定的彈性形變程度,,以免在地震中被損壞或者傾倒,若想實現(xiàn)此項目標,,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合理的抗震設計可降低損壞程度,這是因為將地震產生的能量經由彈性形變進行消耗,,因此,,在抗震設計中應著重增強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能量損耗效應和抗震性,。(一)各層結構強度較弱樓層,。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如若框架結構設計不一致,,將會存在結構強度較弱的樓層,,一旦遭遇地震,高樓層首先受到損害,,形變程度較大,,從最初
摘 要: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一直是結構工程師們設計工作的重點,本文從抗震設計角度指出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和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的含義,,指出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供參考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建筑結構;結構設計;抗震 一,、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 地震是地殼運動在某些階段發(fā)生急劇變化時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據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發(fā)生的地震約達500萬次,,其中絕大多數(shù)地震由于發(fā)生在地球深處或者它所釋放的能量小而人們難以感覺到;而人們感覺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僅占總量的1%左右;能造成災害的強烈地震則為數(shù)更少,,平均每年十幾起,。然而,就是這些每年為數(shù)不多的地震,,卻給人們帶來了無可挽回的巨大經濟損失和觸目驚心的人身傷亡事故,。據有關方面對世界上130次傷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資料所做的統(tǒng)計表明,95%以上的傷亡是因為無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源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1995年1月17日
1、允許建筑能抵抗較低水準的地正動而不受破壞; 2,、在中等水平地震作用下主體結構不會被破花; 3,、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建筑不會倒塌,,確保生命安全,。
01防震縫設計
2021年初始,,“新冠”疫情還在持續(xù),這場沒有硝煙的病毒戰(zhàn)還要持續(xù)多久,, 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并沒有因此畏懼,主動預防與積極治療是我們堅信能夠打贏這場“戰(zhàn)爭”的利器,。于此同時,,血與淚的教訓讓每個人更加懂得了當身體出現(xiàn)異常及時投醫(yī)問病的重要性,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桃獾碾[瞞病情會加劇惡化甚至殃及他人;病急亂投醫(yī)可能會造成誤診,,得不償失,,產生的種種
來源:網絡,侵刪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包含了兩個設計范疇,,即概念設計和參數(shù)設計,。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主要針對地震的不確定性和近似性,從概念上,,特別是從結構總體上考慮抗震的工程決策,;建筑結構的參數(shù)設計主要是采用二階段的抗震設計方法(地震作用計算、構件強度驗算和結構變形驗算等)實現(xiàn)三水準的抗震設防要求,。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作為一個正確的抗震設計,必須重視抗震概念設計,,靈活而又合理地運用抗震設計思想,,才能不致陷入盲目的計算工作。01結構概念設計的主要內容1.1合理的建筑體型和結構形體:1)使風荷載效應最??;2)使地震作用效應最小。1.2合理的結構選型:1)應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遞途徑,。2)應避免因部分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結構喪失抗震能力或對重力荷載的承載能力,。3)應具備必要的抗震承載力,良好的變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宜有多道抗震防線,。5)宜具有合理的剛度和承載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變形成
四,、鋼結構(一)鋼結構缺陷和損壞及其原因分析:1,、鋼結構的損壞特征:(1)整體性的破壞;(2)幾何形狀失真,;(3)連接破壞,;(4)結構變形;(5)腐蝕破壞,。2,、鋼結構損壞的原因分析:(1)力作用引起的損壞;(2)溫度作用引起的損壞,;(3)化學作用產生的損壞,。(二)鋼結構的檢驗和評定:1、材質檢驗與測定,;2,、鋼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檢驗與評定;3,、鋼結構構件變形的檢驗與評定,;4、鋼結構構件銹蝕和損傷的檢驗與評定,。五,、圍護結構(一)檢查要點:1、屋面系統(tǒng)及地面散水,、排水溝(管),;2、墻體(圍護磚墻或砼墻板,、女兒墻,、屋檐、泛水,、圍廊,、挑臺、雨篷及門,、窗),;3、地下結構的防滲漏及使用功能,;4,、防護設置(隔熱,、防爆、排煙等),。(二)圍護結構的功能評定:按以上四個部分,,以影響最大的一項作為評定等級。4 維修,、加固及改造處理對建筑物維修,、加固、改造
本書是《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叢書》的一個分冊,。 化工版,,2006.09。本書對各類建筑結構(砌體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組合結構與混合結構等)的抗震技術和措施,、基礎隔震技術,、建筑結構消能減震技術以及建筑結構抗震加固技術作了較全面的介紹。本書注重基本概念的闡述,,兼顧介紹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為了便于讀者對相關內容的理解,書中介紹了二十多個工程實例,,供讀者參考,、借鑒。 本書除可供教學,、科研,、設計人員,在校學生和研究生學習參考外,,對建筑施工,、監(jiān)理和建筑行業(yè)管理人員學習掌握抗震技術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本書編者多年來從事建筑結構抗震的教學,、科研,、設計工作和建筑改造與抗震加固的工程實踐,曾參加上海市有關建筑抗震標準的編制和修編工作,,也曾參加國內多項超高層建筑和大型復雜結構的設計工作,。目前,國內已有許多關于建筑抗震理論和抗震設計的論著,,而介紹建筑結構抗震技術的書籍較少,。鑒于此,本書編者嘗試以建筑結構抗震技術為重點,在收集總結國內外有關資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寫一本關于各類建筑結構抗震技術的參考書,,一方面可供國內有關技術人員參考,另一方面起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繁榮發(fā)展,,建筑行業(yè)的進步尤為突出,,建筑形式日新月異。特別是多,、高層建筑,除了高度增高以外,,平面布置,、豎向體型越來越復雜,結構體系也日趨多樣化,,這就為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震設計的目的是使建筑物在使用壽命期間內對不同頻度和強度的地震具有相應的抵抗能力,。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點分析,。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要點分析如下:1、在結構體系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對地震作用進行全面的進行分析,,防止地震來襲時對建筑物的破壞。2,、地下部分:在滿足規(guī)范的前提下,,建筑物上部的荷載應均勻分布與地下部分,這樣可使其受力構件布置連續(xù),、規(guī)則,、受力均勻;將平面布置復雜的平面以防震縫的形式劃分為若干規(guī)則的平面,;如果上部結構構件與地下結構構件對齊布置,,可利用防震縫將與上部塔樓連接的地下部分與其它地下部分脫開;如果上下構件不是同一種結構形式則會形成轉化構件,,并應滿足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同時還應注重轉換層層高的控制,避免形成薄弱層,。3,、延性設計: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結構體系應設計成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