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型內部凈空高度應滿足大于 400mm ,,且留足空間,使模型在設計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變形后不致觸及加載設備,。
論文簡介:深圳院結構設計人員培訓資料 抗震結構設計計算問題 投稿網(wǎng)友:liziyun123 上傳時間: 2013-03-19
一,、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措施原理與技術1.建筑結構的隔震原理與技術建筑結構設計中對隔震技術的運用,不僅能減弱突發(fā)地震對建筑上層部位的破壞,,還可以使建筑物室內的裝飾物,、各種大型生活用具、家電設備得到較好的保護,,減少地震發(fā)生時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根據(jù)國際通用的建筑結構隔震技術,我們通過對建筑不同位置的分析,,將隔震原理分為以下四種,。(1)地基隔震指建筑的隔震層設置在建筑基礎下的地基當中,通過使用砂墊層,、糯米墊層,、軟粘土等方式,使地震在發(fā)生時其能量波在建筑地基當中被多次吸收,、反復吸收,,從而達到減弱地震能量的效果,。(2)基礎抗震指建筑的隔震層設置在建筑基礎與上層結構部分之間,采用夾層橡膠墊隔震,、基底滑移隔震,、混合隔震等裝置,使用粘彈性隔震,、滾軸滑移隔震,、摩擦擺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等形式,,達到衰減地震能量波向建筑上層部分的傳遞總量,,從而減弱建筑上層部分在地震發(fā)生時產(chǎn)生的搖擺、破裂等地震反應,。(3)層間隔震這種方式是將建筑結構的隔震技術與抗震技術相互結合,,通過在建筑結構上安裝耗能減震裝置,減弱地震發(fā)生時產(chǎn)生的能量,,吸收地震能量波,,從而降低建筑結構的地震
摘要:建筑結構設計中是否充分考慮抗震問題、是否合理的運用了相關的抗震措施是事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重要問題,關于建筑物抗震問題的研究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從世界建筑設計領域和我國建筑設計領域來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紹了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建筑結構抗震措施的衡量標準,,提出了建筑結構設計的有效抗震措施。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抗震;措施建筑結構設計中是否充分考慮抗震問題,、是否合理的運用了相關的抗震措施是事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重要問題,關于建筑物抗震問題的研究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歷史,從世界建筑設計領域和我國建筑設計領域來看, 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我國連續(xù)發(fā)生四川汶川地震,、 玉樹地震等地質災害以后, 人們更加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設計。一,、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基本要素1,、在抗震設計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層(部位),,使之有足夠的變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層發(fā)生轉移,這是提高結構總體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2,、一個抗震結構體系應由若干個延
抗震設計基本要求1,、鋼結構房屋結構類型常見的鋼結構房屋的結構體系有框架結構、框架一支援結構,、框架一抗震墻板結構,、簡體結構以及巨型框架結構等。鋼結構房屋的抗震性能的優(yōu)劣取決于結構的選型,,進行實際工程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行方案的優(yōu)化,,在優(yōu)化過程中確定其適宜的結構體系。2,、鋼結構房屋結構布置原則鋼結構房屋的結構體系和結構布置的選擇關系到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和經(jīng)濟性。和其他類型的建筑結構一樣,,多高層鋼結構房屋應盡量采用規(guī)則的建筑方案,。當結構體型復雜、平立面特別不規(guī)則時,,可按實際需要在適當部位設置防震續(xù),,從而形成多個較規(guī)則的抗側力結構單元。由于鋼結構可耐受的結構變形大于混凝土結構,,一般來說,,不宜設抗震縫,必須設置時,,抗震縫寬應不小于相應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1.5倍,。3、 鋼結構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度和高寬比根據(jù)結構總體高度和抗震設防烈度確定結構類型和最大適用高度,。結構的高寬比是影響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和抗震性能的重要參數(shù),,它對結構剛度、側移和振動形式有直接影響,。高度比指房屋總高度與平面較小寬度之
抗震結構設計計算問題.pdf
摘要:本文主要對高層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結構體系,、結構類型、結構布置與關系以及結構的抗震性能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層建筑,;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抗震設計 1 正確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 由于高層建筑中抗水平力成為設計的主要矛盾,,因此采用何種抗側力結構是結構設計的關鍵性問題。根據(jù)抗側力結構的不同,,鋼筋砼結構主要可分為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和筒體結構等幾種結構體系,,這些體系的受力特點,、抵抗水平力的能力,特別是抗震性能等有所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適用范圍,。 框架結構由梁、柱構件通過節(jié)點連接構成,,框架梁和柱既承受垂直荷載,,又承受水平荷載,,并可為建筑提供靈活布置的室內空間。當建筑物層數(shù)較少時,,水平荷載對結構的影響較小,,采用框架結構體系比較合理,當層數(shù)較多時,,由于框架結構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內力分布很不均勻,并存在著層間屈服強度特別弱的樓層,,且由于框架結構的構件截面慣性矩相對較小,,導致側向剛度較小,側向變形較大,,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結構的薄弱層率先屈服,發(fā)生彈塑性變形,,并形成彈塑
簡介:磚混結構由于選材方便,、施工簡單、工期短,、造價低等特點,,多年來磚混房屋是我國當前建筑中使用最廣范的一種建筑形式;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約占90% 以上,。磚混結構多采用粘土磚和混合砂漿砌筑,,通過內外磚墻的咬砌達到具有一定整體連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設防地區(qū),,多層磚混砌體房屋由于組成的基本材料和連接方式?jīng)Q定了其脆性性質,,變形能力小,導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較差,;因此改善砌體結構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根據(jù)現(xiàn)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結合自身設計的實踐經(jīng)驗,我認為,,在多層磚混房屋抗震設計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關鍵字:多層磚混結構房屋 抗震設計 一,、科學布局建筑平面和立面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規(guī)整性是整個結構設計中一個十分基礎,、重要的內容??拐鹪O計中,,建筑平面,、立面宜盡可能簡潔、規(guī)則,,結構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相一致,。對于結構平面布置不規(guī)則的房屋質心與剛度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在地震作用下會產(chǎn)生扭轉效應,,大大加劇地震的破壞力度,;對體型不規(guī)則的房屋應注意偏離結構剛心遠端墻段的抗震驗算。建筑立面應避免頭重腳輕,,房屋重心盡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錯落
現(xiàn)有一學校,四層框架,,位于非地震區(qū),,請問是否考慮地震作用及措施?本人理解如下:1,、按《關于學校,、醫(y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確定原則的通知》,該工程按6度考慮地震作用,。2,、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3.1.2條,6度對乙丙丁類,,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結論:該工程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但需按6度考慮抗震措施,。
1地震的危害及建筑設計中的抗震理念地震一般都具有突發(fā)性和高破壞性的特點,。當?shù)卣鹫鸺夁_到六級以上時就會對建筑物造成極大的破壞。強烈的地震會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帶來極大的威脅,。隨著建筑結構抗震理念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建筑結構中的各種設計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避免地震災害給人民生活帶來威脅,,在建筑設計中,,要把抗震設計理念恰當?shù)剡\用在其中,要做到合理的抗震設計,。2提高建筑物抗震性的措施2.1合理的設計建筑結構建筑物自身結構的設計對建筑的抗震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工程實踐結果表明,在復雜地形下對建筑物進行平面布置時,,建筑物的質心與鋼心會出現(xiàn)不一致的現(xiàn)象,,這會導致建筑物出現(xiàn)重心不穩(wěn)的狀況,在地震的影響下,,建筑結構將會發(fā)生很大的扭曲,,從而使地震的破壞作用加大,。對于建筑設計者來說,所設計的建筑物不僅要遵循形狀規(guī)則和結構對稱的原則,,還應該滿足豎向均勻的原則,,從而可以有力的降低建筑結構的扭轉度,保證非結構構件可以保持穩(wěn)定的狀態(tài),,同時還可以降低材料的損耗,。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理念中,要求建筑結構在進行平面布置
摘要: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是設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抗御和減輕地震災害,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時合理的設計要求進行設計是其首要前提。本文建筑設計論文就對目前抗震設計中的設計要求內容進行了簡單的探討,。關鍵詞:建筑結構 結構體系 抗震設計論文引言: 地震作用影響因素極為復雜,,它是一種隨機的、尚不能準確預見和準確計算的外部作用,,目前規(guī)范給出的計算方法還是一種半經(jīng)驗半理論的方法,,要進行精確的抗震計算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建筑(尤其是高層建筑)抗震安全問題必須引起建筑師們的高度重視,,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一. 抗震設計思路的概述我國結構計算理論經(jīng)歷了經(jīng)驗估算,、容許應力法,、破損階段計算、極限狀態(tài)計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極限狀態(tài)理論等階段?,F(xiàn)行的《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2001)則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結構極限狀態(tài)設計準則,以使建筑結構的設計得以符合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安全適用的原則。概率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更科學,、更合理,,但
摘要:對于一個高層結構的設計,遇到的問題可能錯綜復雜,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工程實踐表明在高層結構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只有抗震概念清晰,構造措施得當,應用合適的結構分析軟件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抗震構造重于結構計算,。本文對建筑抗震進行必要的理論分析,從而探索高層建筑的設計理念,、方法,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關鍵詞:高層建筑;抗震;結構設計;探討 引言 現(xiàn)階段,土與結構物共同工作理論的研究與發(fā)展使建筑抗震分析在概念上進一步走向完善,如果可以在結構與地基的材料特性,動力響應,計算理論,穩(wěn)定標準諸方面得到符合實際的發(fā)展,自然會在建筑結構抗震領域內起到重要的作用,。 1 高層建筑發(fā)展概況 80年代,是我國高層建筑在設計計算及施工技術各方面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各大中城市普遍興建高度在100m左右或100m以上的以鋼筋為主的建筑,建筑層數(shù)和高度不斷增加,功能和類型越來越復雜,
matlab對結構設計來說有用么,?最近面試了不少挺大型的設計院,其中有幾家問我會不會matlab,,我不知道這個軟件是干什么的,,好像對結構設計的來說不用這個軟件吧?
我是一名剛進設計院的本科畢業(yè)生,,最近一直在看規(guī)范,,但規(guī)范的內容實在是很理論,很枯燥,,有什么比較好的書可以比較具體直觀的表達規(guī)范的內容,?
本帖最后由 無間道 于 2013-7-25 06:38 編輯 【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對于剛接觸結構設計的人員會有一些啟發(fā)和幫助,。 【關鍵詞】 豎向布置,、平面布置、估算截面,、構件選取,、基礎選型
本帖最后由 無間道 于 2013-7-25 06:38 編輯 【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結構設計的主要步驟。對于剛接觸結構設計的人員會有一些啟發(fā)和幫助,。,、豎向布置的原則1.《高規(guī)》P22 4.4 條2.《高規(guī)》P41 5.3.7 規(guī)定: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側移剛度不應小于相鄰上部結構的樓層側向剛度的 2 倍。2.1樓層側向剛度比可以按《高規(guī)》P151 附錄 EJI 計算,。2.2老規(guī)范的公式更簡單,,便于估算: r= Gi+1Ai+1/GiAi×(hi/hi+1)A=AW+0.12ACAw全部剪力墻在計算方向上的有效截面面積(不包括翼緣面積)有夾角時取投影面積。Ac全部柱的截面面積
由于本人是機械專業(yè)出身,,然后老板的賺錢所需,,就去做了一些鋼結構,然后想在鋼結構和機械的交叉方面,,我自以為是交叉吧,,能發(fā)點論文,所以是不是這樣的想法不現(xiàn)實,,哪位前輩有木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p>
論文簡介:本工程為淄博華聯(lián)超市,位于中山路以北,,首層1552㎡, 標準層1576㎡,頂層 130㎡,,總建筑面積6390㎡,總用地面積為4512平方米,,占地面積2060平方米,,建筑高度為22.10平方米 投稿網(wǎng)友:sh521006 上傳時間: 2013-10-20
[size=+0]一.地質報告看什么1、先看清楚地質資料中對場地的評價和基礎選型的建議,,好對場地的大致情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2、根據(jù)地質剖面圖和各土層的物理指標對場地的地質結構,、土層分布,、場地穩(wěn)定性、均勻性進行評價和了解,;3,、確定基礎形式;4,、根據(jù)基礎形式,,確定地基持力層、基礎埋深,、土層數(shù)據(jù)等,;5、沉降數(shù)據(jù)分析,;6,、是否發(fā)現(xiàn)影響基礎的不利地質情況,如土洞,、溶洞,、軟弱土、地下水情況.......等等,。注意有關地下水地質報告中經(jīng)常有這樣一句“勘察期間未見地下水“,,如果帶地下室,而且場地為不透水土層,,例如巖石,,設計時必須考慮水壓,因為基坑一旦進水,,而水又無處可去,,如果設計時未加考慮那就麻煩了。 二.鋼筋驗收驗什么1鋼筋數(shù)量與直徑
結構設計時遇到的各種配筋率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