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級抗震時,,因為laE=la,所以不少人誤認為四級抗震與不抗震沒有分別,,四級抗震就與非抗震一樣的構造,,我們指出,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讓我們一起來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03G101-1)(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框支剪力墻結構)圖集,,有圖集的朋友,請把圖集翻到36頁,,在36頁提出一~四級抗震設防時,,柱的縱向鋼筋連接位置: 底層底部≥h1/3以后,方可連接,,樓層下部是≥hn/6,、≥hc、≥500mm以后,,方可連接,; 大家再把圖集翻到42頁,我們看非抗震設防時,,柱的縱向鋼筋連接位置: 底層底部即可綁扎連接,,≥500mm可機械連接或焊接; 從36頁和42頁的比較中,,我們看到了四級抗震與不抗震的柱在縱向鋼筋可連接區(qū)域上的不同要求,。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KZ的箍筋,請把圖集翻到40頁,,我們先一起看四級抗震要求: 底層下部≥h1/3加密,,底層上部和樓層上下各方hn/6、≥hc,、≥500mm必須加密,;縱向鋼筋搭接
四級抗震和非抗震的區(qū)別的歸納
一幢建筑根據(jù)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為甲類、乙類,、丙類,、丁類(高層建筑無丁類)四個抗震設防類別。不同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設防標準在不同的抗震設防烈度的地區(qū)分別對應不同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也就是說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都是以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和本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為依據(jù)來界定?,F(xiàn)舉一例: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地區(qū)的乙類建筑,其地震作用對應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多遇地震)0.08(0.12) (7度的);如果為7度甲類時,,其地震作用對應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至少為0.16(0.24) (8度的),,或更高一些,具體根據(jù)工程的重要性及地震安全性評價來確定,。同樣7度甲乙類時,,其抗震措施的設防烈度按8度來確定抗震等級;而7度丙類時,,其抗震措施的設防烈度按7度來確定抗震等級。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詳見以下兩表,。地震作用對應的設防烈度及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多遇地震)建筑類別 地震作用對應的設防烈度/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多遇地震) 本地為6度 本地為7度 本地為8度 本地為9度甲類 設防烈度和加速度高于本地區(qū)的,,具體值要進行地震安全評價報告乙類
歡迎大家都過來討論啊,我們公司昨天進行了一場相關培訓,。2010版與2001版對比大致修改了一下內容:1,、調整場地土液化判別的深度范圍和判別公式,增補軟弱粘性土層的震陷判別方法及相應的處理對策,;2,、該井了地震影響系數(shù)曲線的阻尼調整系數(shù)和形狀參數(shù),補充完善了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方法,,并補充了豎向地震影響系數(shù)取值的規(guī)定,;3、增加大跨屋蓋結構和地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內容,,增加了地震作用的計算要求,,補充了多向、多點輸入計算地震作用的原則規(guī)定,;4,、修改了框架-抗震墻結構剪力調整系數(shù)以及與“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原則有關的框架內力調整等相關規(guī)定,補充了框架結構樓梯間的設計要求,;5,、修改了多層砌體房屋層數(shù)和高度限值、抗震橫墻間距,、底部框架-抗震墻房屋的結構布置,、墻體抗剪承載力驗算、構造柱布置,、圈梁設置,、樓屋蓋預制板的連接要求、樓梯間的構造要求等規(guī)定,;8,、修訂了單層鋼筋混凝土柱廠房可不進行抗震驗算的范圍、補充完善了柱間支撐節(jié)點驗算要求,、單層鋼結構廠房防震縫及阻尼比的相關規(guī)定,;9、調整了隔震和消能減震房屋的適用范圍,,修改了水平減震系統(tǒng)的定義及
最近在看書時發(fā)現(xiàn)抗震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是兩個不同的結構概念抗震措施:除地震作用計算和抗力計算以外的抗震設計內容,,包括抗震構造措施抗震構造措施:根據(jù)抗震概念設計原則,一般不需計算而對結構和非結構各部分必須采取的各種細部要求在抗規(guī)的條文說明中有:在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的建筑中,,乙類需按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增加關鍵部位的投資即可達到提高安全性的目標,;甲類在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的基礎上,地震作用應按高于本地區(qū)設防烈度計算,,其值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乙類建筑提高抗震措施而不需要提高地震作用,、也就是說在輸入設防烈度時仍按照本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輸入,提高抗震措施實質上是增加結構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甲類建筑要求則更高,、不僅要提高抗震措施、也要提高地震作用,、也就是在輸入設防烈度時要按照本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來輸入,、如原本是7度(0.10g),就要輸入(0.15g),。這是本人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歡迎結構大神的補充解釋
我從能量的角度來談談抗震與隔震區(qū)別吧。首先,,要明白地震發(fā)生是一種能量釋放的現(xiàn)象,,地震釋放出的能量以振動的形式傳遞到地表,。某次確定地震,地面確定的一點處,,確定質量建筑物,,地震釋放的能量大小可以認為是恒定的,結構物接受到這部分地震能量會引起結構自身振動,。一,、抗震結構地震能量=結構動能 結構塑性耗能 結構彈性勢能地震輸入結構地震總能量值確定,這部分能量在結構上的表現(xiàn)形式是:1.左右搖擺(動能),;2.梁柱等構件開裂(塑性變形——想象拿一根鐵絲左右搖晃會發(fā)熱),;3.結構彈性勢能(與拉橡皮筋相似)??拐鸾Y構以加強結構構件的方式通過自身能量損耗來消耗掉地震能量,,并保證結構不發(fā)生重大破壞,抱枕不倒塌,。類比也就是我們左右掰一根鐵絲,,起初用一根比較細的鐵絲幾下就掰斷了,換一根粗點的就不會那么容易就掰斷了,。二,、隔震結構地震能量=結構動能 隔震層塑性耗能 結構塑性耗能 結構彈性勢能隔震結構通過在地面與上部結構之間設置一層剛度很小柔性隔震層,在地震下隔震層會發(fā)生大變形(類比彈簧串聯(lián)原理,,兩根剛度不一樣的彈簧串聯(lián),,誰弱誰變形大,人善被人欺),,消耗大部分地震能量,,傳入上部結構的地震能量就很少了,地震發(fā)生時上部結構多
請問下大家,在算底框結構2拖4時,,抗震演算如何計算啊?是磚混部分與框架部分分開算嗎?還是和在一起算?謝謝高人們解答下,,謝謝了
七度區(qū),,建筑高度不到24米,局部大跨度,。審圖要求抗震等級按照二級,,個人認為可以把大跨度部分的抗震等級設置為二級,其他部位都是三級,,不知道大家遇到這情況都怎么處理的,?
中國現(xiàn)在的抗震計算是基于小震不倒的計算,,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要通過概念設計實現(xiàn),;現(xiàn)抗震規(guī)范上設防烈度為基本設防烈度,,也就是對應著中震設防,這兩者是不是有些矛盾呢,,用中震的設防烈度,,實現(xiàn)小震的抗震設防?,?求解,,我哪里理解錯了!
下面我們宣傳一下四級抗震設計與非抗震設計的異同 有(03G101-1)(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框架-剪力墻、框支剪力墻結構)的朋友,,請把圖集翻到36頁,,36頁是提出1~4級抗震設防時,柱的縱向鋼筋連接位置:底層底部≥h1/3以后,,方可連接,,樓層下部是≥hn/6、≥hc,、≥500mm以后,,方可連接; 大家再把圖集翻到42頁,,我們看非抗震設防時,,柱的縱向鋼筋連接位置:底層底部即可綁扎連接,≥500mm可機械連接或焊接,; 從36頁和42頁的比較中,,我們看到了四級抗震與不抗震的柱在縱向鋼筋可連接區(qū)域上的不同。接下來,,我們看KZ的箍筋 請把圖集翻到40頁,,我們先一起看四級抗震要求:底層下部≥h1/3加密,底層上部和樓層上下各方hn/6,、≥hc,、≥500mm必須加密;縱向鋼筋搭接連接區(qū)域也必須加密,。 大家再把圖集翻到45頁,,我們一起來看非抗震要求:僅僅在縱向鋼筋綁扎搭接連接區(qū)域對箍筋進行加密。 這是四級抗震與非抗震KZ箍筋的不同要求,。
論壇里有一個貼子,,給了個連接,每天上來了,就是打不開,,今發(fā)貼求助一下,,希望下載了的朋友,給我發(fā)一份,,或在這兒重新上傳一下,,謝謝![email protected],。請樓主別刪除,,謝謝!
如題,,不用多說了,,對大家有幫助的話就頂下
剛完成一套17層住宅的施工圖,,兩個單元之間結構留了300凈寬的縫,,也就是山墻間軸線距離為500,這個縫是應是變形縫還是抗震縫,,抗震縫的處理和變形縫相同嗎,?但是看了變形縫的圖集后覺得這個300的縫很寬,改如何處理,,希望各位前輩指點啊,。
2010版新抗震規(guī)范與老版的區(qū)別2010版新抗震規(guī)范與老版的區(qū)別2010版新抗震規(guī)范與老版的區(qū)別2010版新抗震規(guī)范與老版的區(qū)別
大家參考一下
抗震等級對錨固有影響,,一棟建筑有抗震等級幾級之說,,有時對梁,或柱等抗震等級另有要求,,這是怎么回事,,求大神指教,回答滿意加錢
結構基本周期,、結構自振周期與設計特征周期、場地卓越周期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自振周期是結構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動所需的時間,;基本周期是指結構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動所需的時間,;設計特征周期是在抗震設計用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曲線中,反映地震震級、震中距和場地類別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點對應的周期值,;場地卓越周期是根據(jù)覆蓋層厚度H和土層剪切波速VS按公式T0=4H/VS計算的周期,,表示場地土最主要的振動特性。 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反應與建筑物的動力特性密切相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是主要的動力特征,,與結構的質量和剛度相關。經驗表明,,當建筑物的自振周期與場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時,,建筑物的震害較為嚴重。歡迎大家討論,!
抗震措施與抗震構造措施區(qū)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