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墻抗震計算中,,M<=ftmW/yRE,其中截面抵抗矩改如何計算,W=1/6bh2,,我是取單位長度為1m的墻體作為計算對象,,墻厚為0.2m所以我認為墻截面b=1m,,h=0.2m,M<=240*1/150/0.75=2.13KNM,,但是這樣算下來很小,。如果出問題估計就是出在這里了。
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
論文簡介: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討論,給出了結構整體設計的總框圖及設計中各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子框圖,較為清晰地展現(xiàn)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基本過程,。 投稿網(wǎng)友:wukangzhen 上傳時間: 2013-08-28
[分享]砌體結構抗震設計
鋼材基本屬于各向同性的均質(zhì)材料,,且質(zhì)輕高強、延性好,,是一種很適合于建筑抗震結構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層鋼結構房屋由于鋼材材質(zhì)均勻,,強度易于保證,,所以結構的可靠性大;輕質(zhì)高強的特點使得鋼結構房屋的自重輕,,從而所受地震作用減?。涣己玫难有允菇Y構在很大的變形下仍不致倒塌,,從而保證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鋼結構房屋如果設計和制造不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發(fā)生構件的失穩(wěn)和材料的脆性破壞或連接破壞,使鋼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造成災難性后果,。因此高層鋼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高層結構抗風與抗震設計
本帖最后由 dbjlsxz 于 2013-4-20 07:13 編輯 給大家送上一個現(xiàn)行建筑工程技術資料,。它對工程技術人員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帖最后由 建筑結構協(xié)會 于 2014-6-18 16:48 編輯 (1)短肢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 (2)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 (3)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 短肢剪力墻的界定方法 規(guī)程相關規(guī)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第7.1.2條規(guī)定了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并且應符合一系列規(guī)定,。第7.1.3條規(guī)定了B級高度高層建筑和9度抗震設計的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采用第7.1.2條規(guī)定的具有較多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
本帖最后由 建筑結構協(xié)會 于 2014-6-18 16:49 編輯 短肢剪力墻與異形柱結構受力分析與設計 異形柱隨著人們對住宅,,特別是高層住宅平面與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原來普通框架結構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墻結構對建筑空間的嚴格限定與分隔已不能滿足人們對住宅空間的要求,。于是在原有剪力墻的基礎上,吸收了框架結構的優(yōu)點,,逐步發(fā)展形成了能適應人們新的住宅觀念的高層住宅結構型式,,即“短肢剪力墻結構”和“異形柱框架結構”型式。 1 短肢剪力墻結構 短肢剪力墻結構是指墻肢的長度為厚度的5-8倍剪力墻結構,,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線型、“一”字型,。 這種結構型式的特點是: ①結合建筑平面,,利用間隔墻位置來布置豎向構件,基本上不與建筑
上傳些結構抗震性能設計的探索資料,,相關視頻在MIDAS網(wǎng)站下載...
第一篇一,、建筑結構抗震目標與設計在建筑結構的實際抗震設計中應堅持“小震無影響,、中震可維修,、大震不傾倒”的目標,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主要實施兩階段設計,,在第一階段中,參照小震出現(xiàn)時的作用效果,、負載效應,,科學計算結構構件負載能力以及形變程度,在第二階段設計中,,參照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少的地震作用效果,,科計算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二,、地震災害中建筑結構的損害位置眾所周知,,地震具有一定的突發(fā)性和復雜性,,這要求建筑結構應具備一定的彈性形變程度,以免在地震中被損壞或者傾倒,,若想實現(xiàn)此項目標,,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合理的抗震設計可降低損壞程度,,這是因為將地震產(chǎn)生的能量經(jīng)由彈性形變進行消耗,,因此,在抗震設計中應著重增強建筑結構的形變程度,、能量損耗效應和抗震性,。(一)各層結構強度較弱樓層。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如若框架結構設計不一致,,將會存在結構強度較弱的樓層,一旦遭遇地震,,高樓層首先受到損害,,形變程度較大,從最初
摘 要: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一直是結構工程師們設計工作的重點,,本文從抗震設計角度指出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和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的含義,,指出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供參考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建筑結構;結構設計;抗震 一,、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 地震是地殼運動在某些階段發(fā)生急劇變化時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發(fā)生的地震約達500萬次,,其中絕大多數(shù)地震由于發(fā)生在地球深處或者它所釋放的能量小而人們難以感覺到;而人們感覺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僅占總量的1%左右;能造成災害的強烈地震則為數(shù)更少,,平均每年十幾起。然而,,就是這些每年為數(shù)不多的地震,,卻給人們帶來了無可挽回的巨大經(jīng)濟損失和觸目驚心的人身傷亡事故。據(jù)有關方面對世界上130次傷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資料所做的統(tǒng)計表明,,95%以上的傷亡是因為無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源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1995年1月17日
1,、允許建筑能抵抗較低水準的地正動而不受破壞; 2、在中等水平地震作用下主體結構不會被破花; 3,、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建筑不會倒塌,,確保生命安全。
結構抗震性能設計的概念
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應比高規(guī)4.8.2規(guī)定的剪力墻的抗震等級提高一級采用,。(新規(guī)范已經(jīng)取消)
11.1.1 抗震設防的混凝土結構,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1章~第10章的要求外,,尚應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規(guī)定的抗震設計原則,,按本章的規(guī)定進行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 11.1.2 抗震設防的混凝土建筑,,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確定其抗震設防類別和相應的抗震設防標準,。 注:本章甲類、乙類,、丙類建筑分別為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中特殊設防類,、重點
01防震縫設計
高層鋼結構的抗震設計原理是保證高層鋼結構的完整性,提高高層鋼結構的延性和設置多道結構防線,。 高層鋼結構的抗震設計應包括概念設計,,即把握抗震設計的主要原則,彌補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包含了兩個設計范疇,,即概念設計和參數(shù)設計,。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主要針對地震的不確定性和近似性,從概念上,,特別是從結構總體上考慮抗震的工程決策,;建筑結構的參數(shù)設計主要是采用二階段的抗震設計方法(地震作用計算、構件強度驗算和結構變形驗算等)實現(xiàn)三水準的抗震設防要求,。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作為一個正確的抗震設計,必須重視抗震概念設計,,靈活而又合理地運用抗震設計思想,,才能不致陷入盲目的計算工作。01結構概念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1.1合理的建筑體型和結構形體:1)使風荷載效應最??;2)使地震作用效應最小。1.2合理的結構選型:1)應具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遞途徑,。2)應避免因部分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結構喪失抗震能力或?qū)χ亓奢d的承載能力。3)應具備必要的抗震承載力,,良好的變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宜有多道抗震防線。5)宜具有合理的剛度和承載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變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