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建模的時候,,200墻厚的話,,1700的墻會變成1600的,,這樣PKPM會默認成短肢剪力墻,,這個怎么解決呢,是按軸到軸1700,,還是邊到邊1700,?這個問題查過不少帖子,都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根據PKPM來說,,它的計算長度一定是節(jié)點到節(jié)點的,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1700的墻要建模成1800的了么,?
1.結構大師中只有當“結構體系”定義為“短肢剪力墻結構”時,,程序才對模型中的剪力墻是否為短肢剪力墻進行判斷;否則不對短肢剪力墻進行判斷,。當判斷為短肢剪力墻時,,程序沒有自動提高其抗震等級。用戶可在自動生成構件類型后,,在“顯示/構件”中勾選查看構件類型,,對其中的短肢剪力墻構件手動指定抗震等級。但程序對短肢剪力墻的設計內力進行了調整,; 2. 判斷方法如下: (1)對于L形,、T形等雙肢或多肢剪力墻,只要有一個墻肢的長度(Hw)與墻厚(bw)的比值大于8就不判斷為短肢剪力墻,。參見圖1.4.5-1所示,。 (2)對于開洞剪力墻判斷情況如下: 當洞口上面的墻梁尺寸滿足 Lb/ hb>
各位專家,我正在做一個帶轉換層(第5層上轉換)的高層,,轉換層以上有26層的標準層,,標準層中我布置了部分短肢剪力墻,標準層的這種結構體系當然仍屬于“一般剪力墻體系”,,但肢剪力墻的配筋問題卻為難我了:1.我院有設計人員說,,肢剪力墻的配筋在底部加強部位必須按1.2%,非加強部位按1.0%,;2.另有人說,,既然標準層定義為一般剪力墻體系,對于部分短肢墻的軸壓比,、抗震等級等按一般剪力墻處理,,短肢墻的配筋呢作適當加強就可以了,不必按1.2%,、1.0%,。 請教各位專家那種說法對?,?,?,?
我是一個新手,請問短肢剪力墻的概念"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的比在5~8的為短肢剪力墻,,當比在3~5時為弱短肢剪力墻,,當比小于3時應按柱計算。"中的“墻肢截面”是指墻的縱向截面還是橫向截面,,如果是縱向截面的話,,墻是不是有點厚?謝謝,!
請教各位老師,,偶一直沒有弄明白什么叫短肢剪力墻結構,是大部分墻肢長度都在5~8倍厚度的剪力墻結構嗎,?那高規(guī)又規(guī)定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為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且在抗震設計時,筒體和一般剪力墻承受的第一震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宜小于結構總底部傾覆力矩的50%,。我就搞不清楚短肢墻占多少百分比是短肢剪力墻結構,,又什么時候是一般剪力墻結構了,麻煩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如果一個工程在底下一,、二層的剪力墻是400或300厚,,那么就有一些2m左右的剪力墻是短肢。這些短肢墻要占總體的墻百分之多少,,結構抗震等級才要按照規(guī)范提高一級使用,。
我現(xiàn)在對這個概念十分模糊,是不是剪力墻中的YDZ YYZ等是短肢剪力墻呢,
T字形短肢剪力墻如果有一個方向 為一般剪力墻,另一個方向為短肢剪力墻,,可否認為該墻肢為一般剪力墻,?如果正確,出處在哪,?是規(guī)范里面的還是satwe說明書里面,,有這個映像 ,今天找了一天也沒有找到,,急需,,希望大蝦 幫忙 !謝謝先
下面收集到一些規(guī)范,、地方規(guī)程和一些專家論文的意見:JGJ3-2002《高規(guī)》:短肢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注意:高規(guī)的規(guī)定應該只適用于單肢墻,因為7.1.2.8說:短肢剪力墻宜設置翼緣,。對于L形,、T形和多肢剪力墻沒有規(guī)定。朱炳寅《規(guī)范應用圖解手冊》: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單肢剪力墻(墻肢基本上獨立工作,與之相連的連梁很弱),。注意:對于L形,、T形和多肢剪力墻仍然沒有規(guī)定。PKPM軟件編制專家:所有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均為不大于8的剪力墻(墻肢數(shù)小于等于2),。注意:可操作性比較強,,只是缺少依據。認為多肢剪力墻可不作為短肢剪力墻考慮,。DBJ/T15-46-2005《廣東補充規(guī)定》: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4~8為短肢剪力墻,當剪力墻厚度不小于H/15,,不小于300,,高厚比大于4時可不作為短肢剪力墻。注意:補充規(guī)定給了高厚比4~5間的墻一個名分,,不過300厚墻的規(guī)定有了一個跳躍,,250厚要2000以上才不算短肢剪力墻,300厚可能只要1200,,不太妥當,。
短肢剪力墻的設計與研究
個人理解是“有若干個H/B=5~8的短肢剪力墻”到底占多少百分比才算是短肢剪力墻結構?版主友情提醒:54樓,、56樓有相應的資料可供參考 54樓:短肢剪力墻的定義 56樓:淺析住宅樓工程短肢剪力墻的結構設計
對新手,、老手都有幫助,不妨一觀
短肢剪力墻是指墻肢的長度為厚度的5-8倍剪力墻,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線型,、“一”字型。在一般剪力墻結構中判定個別墻肢是否為短肢,,從而進行抗震加強,。以及在判定結構體系是否為短肢剪力墻結構時均需要判定短肢墻比例。一字墻可以簡單判定,,但多肢墻的判斷上比較模糊,,有多種說法。有按墻肢展開的總長度與厚度的比是否大于8判定,,也有按多肢中的每肢均需滿足,。到底按哪種標準吶,困惑!
現(xiàn)有某普通剪力墻結構,,上部住宅剪力墻長度1.7米,,厚度200mm,高寬比大于8,按普通墻設計,,底部兩層因商業(yè)層高加高,,厚度改為250,高寬比小于8,,底部兩層是否按短肢墻設計,?短肢墻高規(guī)定義沒解釋清楚,是從上到下全部大于8,,還是局部可以小于8,,歡迎討論!
剛做的一個17層剪力墻結構,嵌固層傾覆彎矩如下:********************************************************************** 規(guī)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墻地震傾覆力矩百分比(抗規(guī)) ********************************************************************** 層號 塔號 框架柱 短肢墻 2 1 X 4.99% 33.74% Y 4.08% 35.47% ********************************************************************** 規(guī)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墻地震傾覆力矩百分比(軸力方式) ********************************************************************** 層號 塔號 框架柱 短肢墻 2 1 X 1.77%
短肢剪力墻的定義 (1)短肢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 (2)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 (3)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 短肢剪力墻的界定方法 規(guī)程相關規(guī)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第7.1.2條規(guī)定了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并且應符合一系列規(guī)定,。第7.1.3條規(guī)定了B級高度高層建筑和9度抗震設計的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采用第7.1.2條規(guī)定的具有較多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
本帖最后由 建筑結構協(xié)會 于 2014-6-18 16:48 編輯 (1)短肢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 (2)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 (3)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 短肢剪力墻的界定方法 規(guī)程相關規(guī)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第7.1.2條規(guī)定了高層建筑結構不應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形成短肢剪力墻與筒體(或一般剪力墻)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并且應符合一系列規(guī)定,。第7.1.3條規(guī)定了B級高度高層建筑和9度抗震設計的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采用第7.1.2條規(guī)定的具有較多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
本帖最后由 建筑結構協(xié)會 于 2014-6-18 16:49 編輯 短肢剪力墻與異形柱結構受力分析與設計 異形柱隨著人們對住宅,特別是高層住宅平面與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原來普通框架結構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墻結構對建筑空間的嚴格限定與分隔已不能滿足人們對住宅空間的要求。于是在原有剪力墻的基礎上,,吸收了框架結構的優(yōu)點,,逐步發(fā)展形成了能適應人們新的住宅觀念的高層住宅結構型式,即“短肢剪力墻結構”和“異形柱框架結構”型式,。 1 短肢剪力墻結構 短肢剪力墻結構是指墻肢的長度為厚度的5-8倍剪力墻結構,,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線型,、“一”字型。 這種結構型式的特點是: ①結合建筑平面,,利用間隔墻位置來布置豎向構件,,基本上不與建筑
短肢剪力墻布置原則: (1)應利用中部的豎向交通中心設置較多的剪力墻,組成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簡體,,作為主要抗側力構件,。 (2)短肢剪力墻的總體數(shù)量要適當,應滿足承載和抗側力要求,,使結構的周期,,層間位移,地震底部剪力等在規(guī)定范圍值內,。 (3)各短肢剪力墻分布應盡量均勻,,使其剛度和建筑物形心盡量接近,必要時可布置一些長肢墻或方(圓)柱,,調整剛度中心以降低整體扭轉效應,。 (4)各短肢墻應盡量拉直對齊,使之與連梁一起形成較規(guī)整且連續(xù)跨數(shù)較多的抗側力片,,即聯(lián)肢墻結構,。 (5)當有抗震要求,風力較大或平面凹凸較多時,,應在平面外邊緣及角點處,,特別是外凸部分布置必要的短肢墻,以加強其整體性和滿足平面剛性要求,。 (6)在房間中部隔墻的交點上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短肢墻,,以利于梁的支承,,盡量不出現(xiàn)多級次梁,使梁的傳力更明確,。 (7)墻肢厚度不宜大,,且盡量避免突出隔墻表面,但其厚度不應小于200mm,,以免造成穩(wěn)定性差和施工困難,,一般為200、250,、300mm,。 (8)每片剪力墻宜
1短肢剪力墻結構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介于剪力墻與異形柱之間的新的結構形式,這種結構形式主要應用在小高層的住宅上,,對于小高層建筑結構中采用,,既可以保證結構的剛度、位移,,又可以使室內空間方正合理,。所以短肢剪力墻結構得以普遍應用。2短肢剪力墻的受力,、變形特征類似于框剪結構,。比框架結構的剛度分配、內力分配更合理,,結構的變形協(xié)調導致的豎向位移差別也比框剪結構小,,傳給基礎荷載更均勻、合理,。3短肢剪力墻結構的定義(1)短肢剪力墻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4~8的剪力墻。(2)當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大于4且不大于8的墻肢兩端均與較強的連梁(連梁凈跨與連梁截面高度之比Ln/hb≤2.5,且連梁高度hb≥400mm)相連時,,可以不作為“短肢剪力墻”,,應屬于延性和抗震性能較好的聯(lián)肢墻范疇。(3)對于L,、T,、十字形剪力墻,兩個方向的墻肢高度與厚度之比最大值滿足4<墻肢長/墻厚≤8時,,才為短肢剪力墻,。(4)具有較多短肢剪力墻的剪力墻結構是指:在規(guī)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墻承擔的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宜大于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