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水手冊氧化溝部分設計上有剩余污泥量的計算,,這一部分的污泥是進入后面的沉淀池沉淀再進入濃縮池還是直接進行濃縮,?如果處理的污水量:3萬立方米, 進水 BOD 200 mg/L SS 250 mg/L 出水 BOD 20mg/L SS 30 mg/L ,,用氧化溝工藝,,一般進入濃縮池的污泥量是多少,我算的是大約200立方米每天,,合理嗎,?謝謝
我廠采用orbal氧化溝工藝(三溝)日處理污水量3萬噸(兩組生產線),現(xiàn)水量只能滿足一組生產線負荷15000噸,剛進入投產運行階段,二沉池污泥厚度有時候達2.5m,出水水質明顯變差,不知哪為同行老師朋友能指點迷津!
城鎮(zhèn)污水處理 COD:170 BOD:70 PH:7.5 在粗格柵加了大糞 測的COD還沒有管網的COD高 出水在60左右,,污泥沉降比卻很低
最近在市政生活污水處理廠調試,,調試半個月,。進水均值 COD80-100,水量13000方/天,,設計值 COD 300,,水量2萬。 前期出水很清澈,,近日二沉池開始渾濁,,上層漂浮絮凝體偏多。氧化溝污泥顏色偏灰,。 MLSS 4500,;VSS 1600;RSS 11000,,;SVI 10,;回流比 1:1。間斷出泥,,不穩(wěn)當,,出泥系統(tǒng)經常故障。 氧化溝出水溶氧2-3mg/L,。 請教該如何處理,?
10萬噸/天的處理水量,A2O工藝,,現(xiàn)有污泥濃度6000mg/L,,正常出泥每天50-60T左右,由于曬場處置的問題,,設想一個月連續(xù)不出泥,污泥濃度會漲到多少,?謝謝
書上經常這么寫,,氧化溝和SBR法因為其產泥量小不用污泥消化,但是這是為什么呢,? 還有為什么他們產泥量?。繂栴}有點弱智,,但是很想知道答案,。請各位賜教,。
近期我廠生化池水質變差,,水發(fā)黑,,污泥很松散,顆粒狀,,也是黑色的,,少量的污泥上浮(見上圖),。我們采用間歇式運行,,(類似SBR) 開2,3,,4,,5。 DO大約在 1.0以下,。鏡檢出現(xiàn)大量鐘蟲,,累枝蟲,聚縮蟲,。這些纖毛蟲大量出現(xiàn),,說明水質變好了。不應該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我個人認為是沉淀也在氧化溝進行,,污泥沒有排出,使得污泥在氧化溝內堆積,。(08.06至今沒排過泥)微生物增多,,暴氣量還維持在剛培養(yǎng)階段,所以DO降低,,有點厭氧,,導致污泥上浮的。我們廠長說,我們兩次暴氣間隔時間太長了,。晚上會間隔3-4個小時,。請教大家給點意見。
請教各位大蝦:我們廠現(xiàn)處于調試階段(設計處理量3000/d,,現(xiàn)1800/d),,進水COD40-80,BOD15左右,NH3-N 11-13,現(xiàn)在MLSS 280 MLVSS 110,運用推流曝氣DO控制在2-3,,外溝1.5以下均為自動間歇控制(由DO高低控制),,現(xiàn)已經調試近兩個月了,氣溫逐漸高了,,泥也慢慢增加,,不過污泥呈黑褐色,近幾天二沉池也有污泥上浮,,上浮污泥比較分散,,不是很大塊。有人說可能泥齡老化(現(xiàn)在二沉池一直有細小懸浮污泥外排),,降低曝氣,,減少回流量(現(xiàn)在回流20m3/h左右),讓污泥沉淀在二沉池,,再間歇性回流(目的在于讓污泥絮凝,,增加MLSS)不知道可以不?該如何解決污泥少,,污泥上浮問題呢,?第一次接觸,還請大家多多幫助,。另:奧貝爾氧化溝正常運行污泥負荷和有機負荷一般是多少?。课覐S設計在0.053-0.086BOD/MLSS.D[ 本帖最后由 yebao13121 于 2009-3-19 22:48 編輯 ]
各位朋友,我們污水廠(AA/O氧化溝工藝)因為管道改造,,現(xiàn)在需停產4天,,請問在這段時間里怎樣有效保持氧化溝內污泥的活性,而又不用耗電太多,。
廠里采用卡魯塞爾氧化溝工藝,,設計進水cod是400,,近期只達到200,,水量8000噸/天,氧化溝使用2臺立式曝氣機,,好氧區(qū)容積是8600立方,。。氧化溝污泥始終無法大量生長,,而且性狀松散,,發(fā)黑,出水cod達到90,,污泥總是結不起來,,請高人指點阿。
圖紙簡介: 氧化溝設計,,氧化溝圖紙,,氧化溝平面圖,污泥井 投稿網友: my515921683 上傳時間: 2013-08-22 圖紙省份
前段時間,,一兄弟單位氧化溝工藝發(fā)生污泥膨脹,,經過我們的努力,目前已經基本恢復正常,,現(xiàn)在把一部分鏡檢照片貼上來,,跟大家共享一下(很感謝兄弟廠的化驗人員)。[ 本帖最后由 czwjyzf 于 2012-8-2 13:19 編輯 ]
氧化溝工藝中污泥膨脹原因的分析與控制
氧化溝污泥膨脹和生物泡沫的控制及應用研究
圖紙簡介: 此圖為卡魯賽爾氧化溝施工詳圖,,包括給水管系統(tǒng)圖,,加藥管道系統(tǒng)圖,預埋件布置圖,,潛水攪拌推進器安裝圖等供大家參考,。 投稿網友: mazhuohuang 上傳時間: 2014-07-29 <
規(guī)模2.6萬噸,采用兩組厭氧池+氧化溝處理工藝,需脫氮除磷,取BOD-污泥負荷Ns=0.06KgBOD/(KgMLSS.d),MLSS=3600mg/L,污泥回流比R=0.6。計算的剩余污泥幾乎為零.是不是參數(shù)取值有問題?Ns可不可以取大點,?
開始時沉降比為15%,cod200,,mlss2000,,污泥顏色正常,運行一段時間以后污泥開始膨脹,,顏色偏黃出水cod幾乎為零,,sv達到70%,測后營養(yǎng)物比例符合要求,溶解氧好氧為1.8,,缺氧為0.7厭氧為0.1?,F(xiàn)在不知道時什么原因會膨脹。
我廠進水水質非常惡略,,含泥量超高,,這個問題在前幾年確實困擾了許多污水處理廠及設計者。比如桂林市污水廠氧化溝污泥積泥厚度達1.5m,。后來隨著設備工業(yè)的發(fā)展,設立水下推進器(或水下攪拌器)后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也成了現(xiàn)在污水廠設計氧化溝/曝氣池的解決污泥淤積之道,。一般來說,在直段中間及弧段每一點設2臺N=5KW左右的水下推進器(或水下攪拌器)效果顯著。但是我廠也用了這個方法,,一年多的時間效果不是很明顯,,甚至有的地方污泥積泥厚度達1.8m-2m。請各位高人指點一下,!
我們廠水解酸化+氧化溝工藝 現(xiàn)階段進水的COD在600左右 BOD在200左右 氧化溝的的污泥濃度在2800左右 設計的污泥負荷為0.075 現(xiàn)在氧化溝的污泥的SV30在 85%左右 前5分鐘的沉降效果很差 SVI在250-300左右 上清夜為藍色 且二沉池出水含有很多細小污泥 我們廠處理的為印染廢水 請教各位氧化溝里大概是出了什么問題,?還有我們廠的剩余污泥是通過污泥回流井排到水解酸化池 再由水解酸化池排到污泥調節(jié)池脫水 每天排泥量不是很大 排泥量是不是要通過計算來排?進入水解酸化池的PH為10左右 是不是太高拉,?,?